2025年10月24日

「銳氣。」

以前,被教導做人要柔和、溫和,

處事要柔軟、要心胸廣大,善結人緣之類,

有一天,我發現我的能量太過圓潤,以至已經忘記怎麼尖銳了。

甚至變成需要人保護的狀態。

我覺得這樣並不正確。

因此我開始拾回內在的銳氣。


我以前就是一個非常直接銳利的人,

現在我讓自己安住在這種狀態裡,

反而可以斷開多餘而不必要的連結。


當你太過柔軟,給人安全感的時候,就會有人想要依靠你。

當太多人想依靠你時,你就會滅頂,而聽不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你的靈性之光反而被遮蔽,如同藤蔓包覆了樹木一般。


當我再次的反省自己,我發現我太過善良寬厚的容納著所有繁雜的事物。

我想恢復到一種中性溫和的狀態,同時又簡單俐落。

(可能就像日本的木質傢俱一樣)


_____


但當你太過銳利的時候,就會沒有人可以靠近你。

沒有人可以靠近你,就沒有容納事物的空間。

這樣對於需要接觸眾人的行業,是不利的。


我見過一些非常柔弱的人,

因為柔弱,反而會有很多人自動願意去守護。

太過剛強的人,就會變成事事都需要自己承受。

所以我覺得這兩者也是需要調和的。


需要找到一種平衡。

_____



拾回內在銳氣的時候,我感到單獨而自在。

我不再需要注意任何事物,或是做一些對所有人都好的事情。

一切均出自於內在的意願。


_____

前幾天跟朋友討論,「會吵的孩子有糖吃」。

乖寶寶學生通常都是被忽視的那一個,

因為老師的注意力都在難纏的孩子身上。

其實放在宗教領域,有時也是如此。



當你做得非常好的時候,有時你會覺得很艱難。

尤其當你看著那些行事乖張的人,有時你會覺得很氣餒。

為什麼有人可以這樣那樣、大賺其財、誇大其言,都沒有出事呢?

你又什麼要這麼努力,諄諄教誨,力求作為一個典範呢?

有時我也會很想放棄。

(事實上我老是想放棄。)

真是無語問蒼天。

_____

我從事這個領域的工作,並非想獲得什麼注意力,

因為我平常獲得的注意力已經夠多了。

我從事宗教領域的工作,主要是因為願力。

從事身心靈的工作,一部分是順應當下的趨勢選擇,

(不然我也蠻想去開餐廳或咖啡館的)


另一部分,是希望能推廣靈性知識教育。

而不只有發大財或招桃花、OOXX儀式、

點什麼蠟燭用什麼產品你就能飛天遁地之類的⋯⋯


我覺得,大家應該更專注在自我療癒與修復的層面。

不然玩了幾十年,焦點只有停在這裡,真的十分可惜。

______

總而言之,有時聽到一些正在發生的事情,

大多數時候我只是想翻白眼。

(白眼經常翻到後腦勺)


_____


後來想想,反正大家的道路不一樣,也無需比較。

但願我有一天能站在高點,理解這一切事物的緣由。

_____

今生,我只想過得快樂自在,

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我想體驗這樣的人生。

至於其他事情,就隨便他們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