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8日

「你不需永遠快樂,也不必永遠光明。」


颱風來了,許多人進入淨化反應。

這幾天上光的課程紅寶石之光,讀到課文深有所感。

你們不可能永遠是正面的,必須有某種程度的負面來與之相較,但是你們要體驗更多的正面意識,以這些頻率來轉化較低的、稠密的頻率。」--光的課程第四級次紅寶石之光課文p.516

痛苦是進入探索與喜悅的必要過程。有些痛苦源自於因果的循環。當你們決定釋放一切,並朝著正面的方向繼續前進時,在釋放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巨大的混淆與恐懼。不要因這些現象而退縮,因為釋放所帶來的結果將是喜悅、自由,與光明。」--光的課程第四級次紅寶石之光課文p.509


「你不需永遠快樂,也不必永遠光明。」

得知這點,我們就可以鬆一口氣了。

因為人生的常態就是起起伏伏,跌宕曲折,如果人一直維持在某種狀態,就會得到某種彈性疲乏。要接受自己有快樂也有痛苦的時候,那麼我們就可以輕易度過-每個人生的轉折點。

俗語說得好,最大的不變,就是「變」。

如果一直苦苦追求「永恆不變」的事物,我們的雙手會變得太過抓取、僵固與執著。

而在這個地球,很遺憾地,所有事物都在不斷循環與改變。

如果我們能夠放鬆讓一切流通,就像向上的手一樣,能夠允許沙子、小鳥與風自在來去,那麼我們將能最大地暫時持有它、享受它、欣賞它,enjoy與之同在的時刻。

所以當每個改變發生的時刻,

你可以說:「謝謝你!好險這一切都是會變的。」

於是這樣,你就可以訓練自己的膽量,也可以幫助自己放下執著。


再美好的故事也已經過去了。再哀傷的往事也已經過去了。

現在迎接我們的,是未知的未來。

不覺得這一切很令人興奮嗎?你可以創造!

創造所有新的!就像開始一場新的遊戲。

你站在遊戲的起點,想著:「現在我想體驗什麼?我想創造什麼?」

你可以佈置幾個場景、要素,然後觀想並許願。


______

雨打在玻璃窗上,
形成美麗的雨珠。

在颱風天時,輕輕接住自己。

做宇宙間一個小小的分子,將自己包覆起來。

接受大地的滋養與保護。

感覺自己像被土壤包住,隆起。

或像坐在舒適的龍貓公車。



不論是愉悅開心,或是低潮,都只是一部分的你。

與自己同在。盡可能愛他/她。


這樣告訴自己:「不管發生什麼事,我會保護你/妳。」

「我不需要永遠快樂、正向。」

「我想怎樣表達,都是可以的。」

「現在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是會過去的。」

「我會跟自己同在。」

呼吸,然後感覺放鬆。

(如果下雨,就聽聽雨聲。)


做一個,能真誠擁抱自己的人。

不管快樂或痛苦。

選擇守護。



2023年7月27日

「愛自己」面對細小的不適感。

有一天去買精油,把車子停在較遠的地方。

步行的時候,突然耳邊一個細小的聲音提醒:

「為什麼不處理一下鞋帶呢?這樣走起路來不舒服啊!」

因為早上才剛清理過,所以知道那是內在小孩的聲音。


那雙從日本買回來的鞋子,是我的愛鞋。

裡面有幾條鞋帶沒有綁,塞在鞋裡。

它們隨步伐移動,在鞋裡滑行。

走路的時候,很有存在感。


我忍受著這樣的不適感,已經幾個月了。

雖然不是每天穿這雙鞋,但不知為何,一直沒有去處理它。

直到內在小孩的提醒,我才發現我一直默默地在「忍耐」。


於是我停下腳步,把鞋帶綁好,讓它變成在我的腳上。

這樣腳趾、足部就不會不舒服了。


這雙鞋穿起來鬆鬆地我很喜歡,但之前的感覺像鞋裡有小石頭。

為什麼我會讓自己忍受這個不適感,卻不去改善它呢?


_____


我想從這件事來跟大家分享,

我發現,大多數人的生活,都在習慣忍耐。


那些生活中,細小的不適感,

可能 剛開始只是一件微小的事情。

例如二手菸、噪音、東西沒有放好⋯⋯

久了之後,就「積非成是」,慢慢地大家就「習慣」了。


公共廁所明明不應該抽菸,但有人偷偷抽菸,沒被發現。或者也很難舉證,或舉證了也會打壞鄰居間的和氣,所以就當作沒這回事⋯⋯有人占用空間的公共區域,堆放自家的物品。久了這個角落,好像就變成是他家的地方⋯⋯

廁所的煙味、角落細小的垃圾、地上的頭髮、房子的漏水與壁癌、冷氣機的噪音、排水孔的菜渣或泡麵渣⋯⋯

大家一剛開始可能會「覺得不舒服」。

但後來也就對這個不舒服「習慣了」,然後就不了了之。

我想說,這個不舒服的初始反應是正常的,

反而「習慣不舒服」,才是不正常的。


________

一剛開始也許想要反應、想做點什麼,但也許因為這樣會打亂周遭環境的節奏,或是可能會起衝突、破壞人際關係等等,權衡之後,為了安全起見、也想要不費力,就「算了」。

但到最後,萬一確實產生了危險性,或切身危害到自己的權益時,才來做反應可能就來不及了。別人甚至還會覺得你很奇怪,為什麼一剛開始沒有反應,現在才有反應?

所以,一剛開始有問題時,就要確實地改善。


我覺得問題的癥結在於,台灣人經常有一種「苟且」的心態。

有些事情,如果反映了沒用,就算了。當作沒看見。覺得無效。

等到事情變得很嚴重或危急,才會想辦法。(但這時候可能為時已晚。)

如果沒事,就當沒看到。大家日子都忙,得過且過就算了。


(我覺得從公共事務,乃至於到國家安全,都有這樣的問題。)

_________


我們一定要好好面對這樣的「習氣」。

從小處來修復。


如果是自己的問題,自己可以改善的,就盡量去面對。不要拖。

試著從一兩件小事去做,不要漠視,不要裝作沒看到。

例如身體發生了異狀,就應該去看醫生。

心靈的壓力太大,就需要泡澡、預約按摩,找人諮詢或聊聊。



「要讓自己覺得舒服、舒適」,而不是一昧地忍耐。

忍耐不是一件健康的事,

忍耐的結果,往往是更嚴重的後續。


例如一個人經常壓抑憤怒,忍耐憤怒⋯⋯

等到情緒最後爆炸出來,就是火山爆發了。

應該要能夠在一剛開始,就健康地去轉化情緒、抒發情緒。


如果有些事情,明顯地是有人違規,是涉及他人的事,就需要溝通。

要讓自己的身心都舒暢、舒坦,莫過於把內心想講的話說出。

如果覺得不開心,不高興,要說出來。

暫時壓抑住情緒,煩惱也不會因此消失。


________


如果在生活中,我們習慣忍耐,對自己不好,

造成自己心情不好、壓力很大、或充滿不平衡想抱怨的感覺⋯⋯

有沒有一種「看到長輩」的既視感?

為什麼要把自己活得這麼辛苦呢?


你可以讓自己快樂。

如果不忍耐,盡情去做你想做的事(例如出國留學、旅遊、換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等等),結果是你會獲得更多的自由跟快樂,那你為什麼不去做呢?(當然前提是你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什麼會讓你快樂、而且這份需求不會傷害到別人/或利用別人滿足自己的目的)

如果會讓你覺得快樂的,又是自己能夠達成的事,那麼應該盡可能去做它。有些人喜歡上美容院,有些人喜歡去按摩SPA,這些讓自己感覺良好的事,若條件許可,應該去做。

如果把一些壞掉的地方修理好,會讓你心情很好,那就應該動手去修理。如果家裡有些東西該扔掉,扔掉這些雜物會讓你心情舒爽、釋放出空間,那你就去做。如果這角落太亂,應該整理,那就不要置之不理,應該動手整理。

我想講的是,有太多時候我們都活在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裡。

要正視自己,不要再忍耐。

如果能夠改善,就盡量去改善。讓自己活得舒服、放鬆,內心舒坦。


我們要讓自己快樂。不要讓自己跟別人不快樂。

大家都一起快快樂樂地生活著,不是很好嗎?


追求快樂沒什麼不好的,每個人都想要離苦得樂呀。

先從讓自己快樂開始。再把這份快樂擴散出去。


要讓自己覺得舒服,這才是正常的。

不要再忍耐了。

面對那些生活裡細小的不適感,現在就開始改善。

讓卡住的能量鬆動、流動過去。


讓身心真正感到舒坦、放鬆。

喜悅將會不費力地升起。


_____

*關於「愛自己」,有很多重點。

這也是其中一環:讓自己感覺舒服,停止忽略細小的不適感。


2023年7月19日

「我好棒!運動」

值得慶賀的一天!

(繼「OO自由」之後,我想來推行 「我好棒!運動」)

很多時候,當創作完一個作品、串好一條念珠、調好飲料,終於做好一桌菜時⋯⋯我就會說「我好棒!」然後自得其樂,享受這份「完成了某事!」的喜悅。朋友們也看得笑開懷。

現在,我想跟大家來推廣「我好棒!」運動。

每天你只要做好一件小事,你就讚揚自己「我好棒!」

比方說你倒了垃圾,所以家裡乾淨溜溜⋯⋯

比方說你完成了一個計劃案,讓整個部門可以開始運作⋯⋯

你打掃了公司的茶水間,放上新的盆栽⋯⋯

當你完成了一件你覺得很棒的小事,你就說「我好棒!!!」(在心裡給自己鼓鼓掌!)



為什麼要推行這個運動呢?

我們想想,現代教育很注重「正加強」,所以小孩一展現出正向行為,大人就會爭先恐後地稱讚、鼓勵、獎賞孩子。又因為少子化,長輩也會不吝對孩孫輩展現出大量疼愛與關懷。

當小小孩自己把玩具收好、乖乖把飯吃光,大人會稱讚小朋友「你好棒!」(雖然這可能也是大人對小孩的一種操縱,嘻嘻)小孩因此感到被肯定、被喜愛,因此能夠長出一個很健康堅實獨立的自我。

因為他知道,他是被肯定的、他是被喜歡的、他是安全的。

但長大後,當事人可能就失去了這些喝采與舞台。

成年人的你,可能會感到無所適從,而想要從別的地方尋求肯定。

例如你可能會想從工作表現、上司的評鑑、老師的眼裡、情人的口中、小孩的成績⋯⋯尋求肯定與認同。

你希望有人跟你說「你做得很好!」然後才能感到心滿意足。

但可能你所在的環境裡,並沒有這些東西。

因此,你感到沮喪挫折。


又或者,你可能有著「虎媽」父母,不管你怎麼做,他們都覺得「不滿意」。

他們可能會用批評來表達關愛,或是用「過時的標準」來看你。

要考公務員鐵飯碗才叫好、要當醫生律師工程師才叫出人頭地、要嫁入豪門才算嫁到好老公、要結婚生小孩才算人生完整⋯⋯

你怎麼筋疲力盡、窮追不捨,都無法滿足你父母的期待。無法讓父母滿意的你,感到挫折。自己的人生,跟父母眼中「優良版的人生」有所出入。到底該聽父母的話,還是活出自己的版本?

又或者,有些人可能從小到大,都沒有聽到太多鼓勵讚揚。

因此,缺乏自信,也缺乏對自己的肯定、價值感。

即使被讚賞了,也覺得陌生茫然。


要找到自己的價值,不要被動等待別人給你的讚賞、肯定。

要自己做自己「正向肯定」的來源。

要建立自己的自信,告訴自己「哇⋯我做了什麼事情⋯我很棒!」

當你今天細心打扮,準備出門。

在鏡中看見亮眼的自己,要稱讚自己:「我今天真美!我很出色。」

或「我今天好帥!」、「我真可愛~」

培養「我對自己感覺很好」的感受。

(這樣做是因為,我見過有太多人對自己感覺不好了)



當你完成一件事,心裡終於放鬆、放下⋯⋯

這時候,你要給予自己「自我肯定」與「稱讚」!

「能完成這個企劃案⋯⋯我真是不簡單!」

「終於整理好桌面了!看起來真清爽!我真棒!」

「感謝這餐美味的食物!我今天也有好好善待自己。」

「結束了泡澡,我喜歡讓自己放鬆的感覺~」


________

「自我鼓勵」、「自我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東方文化總要我們忍讓、謙虛、要退後一步、要低調。就算考了第一名、中了獎⋯⋯都要當作只是運氣好,要保持低調不然別人會眼紅嫉妒、要顧及別人的觀點,不要太高調慶祝。

但這同時,也剝奪了孩子對自己感到自信、驕傲、自豪的樂趣。

小時候當大人誇獎你,爸媽會代替你說「沒有啦他都怎樣怎樣」邊說一些場面話等等⋯⋯現在是時候該平反這個邏輯了。

為什麼不享受呢?為什麼不慶祝呢?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應該要健康地享受這份快樂,不要壓抑。

要告訴自己,你真的很棒。

(同樣地,也要能夠接受暫時的挫折,並告訴自己「沒事,再爬起來就好」)


______

我發現有許多人會慣性「自我責備」、「自我挑剔」、「自我否定」,或習慣去看事情還有哪裡不完美、哪裡不夠好、心想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等等⋯⋯或是無法接受別人的讚美。

如果總是這樣小心翼翼、給自己很大的壓力的話,

不僅會活得很辛苦,而且可能會在「錯誤的地方」用力。


所以,如果遇到事情不如預期,請試著跟自己說:

「我已經盡力了!剩下的事,就交託給神吧。」然後放下這件事。

「我只是盡我的全力,在人的層面工作。剩下的就交給神了。」(要清楚意識到人也有人的限度,情況不一定是完美的。請交託給更高的力量。讓神來決定事情接下來的走向。不管是成功或失敗,做最大的努力後,交托出去。)

「今天也很努力,就先做到這邊吧。」

「現在就只能做到這樣子。但儘管如此,我已經做我能做的事了。」(然後放下)


_______

總之,人是一個非常會給自己評價的生物。

習慣給自己壓力,卻吝於「給自己鼓勵」。


在現在這個人際疏離的年代,有很多人都選擇默默孤獨地承受許多事情。

企圖自己消化情緒,而背負了很大的壓力。

環境中可能也沒有可以好好說話的人。


所以,

要成為自己最好的打氣者、啦啦隊。

要成為一個在挫折中,能夠把自己拉起來的人。

要成為在傷心時,能夠擁抱自己的人。


要擁有健康的出口,擁有能夠交談的朋友,

如果遇到困難,要說出來,不要擔心造成別人的煩惱。

要允許自己有情緒,然後適當地抒發它,不要傷害自己。


如果你遇到別人貶抑你,否定你,第一時間要擁抱自己。

可以試著先離開現場,讓自己冷靜獨處。

也許這個人只是把氣出在你身上⋯⋯也許他今天心情不好。

在巫士的四項協定裡,有一項叫做「不要認為事情是針對你而來」

當你真的體驗這句話的意思,你就會知道,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幻象世界中。

事情是有很多角度的。

如果你誤會了、信以為真,也相信自己真的哪裡不好,你一定會覺得能量下滑、沮喪挫折。但是要怎麼樣,才能達到別人眼中的好呢?要怎樣才能滿足別人的期待呢?很抱歉,這件事可能永遠不會有盡頭。因為那是別人說了算。

對方可能今天肯定你,明天又說你哪裡不好。你要怎麼去滿足別人無窮的期待呢?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啊。

所以,平常時候,就要建立強大的自信。

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勇於鼓勵自己。

因為只有你才會陪伴自己走很久、很遠的路。

要從心理層面真正強大、強壯起來。

做自己最好的支持者!


(光是能夠好好活到現在,你就已經很棒了!👍)


*要試著「肯定自己」,而不是等某人來給你肯定。

*發展「自我肯定」,直到「不需要外在的肯定,你也能悠然自處。」


以上,與各位共享。(記得每一天跟自己說:「我好棒!」)



在「財富自由」前,先體驗「OO自由」。

恆春小鎮的豐饒

這是帶領光的課程「綠寶石之光」後的創意靈感。

有一天,朋友問我能給她一個口罩嗎?我說「當然可以!」

事實上,我剛從國外訂了二十包口罩,每包十個,總共200個⋯⋯我完全用不完!

因為真正實現了「口罩自由」,所以我很樂於分享這份豐盛。


很多人都想要「財富自由」,

但在實踐真正的財富自由之前,我們可以先從發展小小的「OO自由」開始。

為什麼呢?因為,豐盛是一種心念,一種能量狀態。

豐盛是一種不受限的態度。

豐盛是一種自由。

如果我們能夠適應某層面的小小自由,並拓展它,讓自己安住在裡面⋯⋯

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大的豐盛/自由。

_____


比方說,當你因故擁有了許多餅乾甜食,你會想要分享給親朋好友。

又或者,現在芒果產量過剩,價格便宜,導致全台灣每個人幾乎都在實現「芒果自由」⋯⋯

實現芒果自由的me
實現芒果自由的me

當我們選擇待在某種自由裡,豐盛成為一種態度,我們就能夠輕鬆地享受它。

接著,拓展這份自由。將你的豐盛分享出去,記住那種「我擁有很多」的感覺。

接下來,你就會覺得自己是「滿足」的,而不會一直覺得自己很匱乏、侷限。



豐盛是一種態度,而不是指擁有多少金錢。

固然人們都想要擁有金錢,但擁有很多金錢,也不代表這個人是發自內心、真正的感到豐盛。有很多有錢人都非常寂寞,他們除了錢以外,並沒有飽滿充實的人際關係。所以需要用「購買」的方式,去尋找能傾聽他說話的人、或陪伴者。

一顆匱乏的心,是真正的貧窮。

當你擁有一顆豐盛的心,你不會感覺到缺少。


阿尼老師「能量飲食課」
超美味の小番茄


______

有很多人都將焦點聚焦在「金錢」上,而忘了自己有多麽豐盛。

生在寶島,我們的物產非常充裕,飲食層面從來沒有乏少。不管是勞工階層與富人們,都享受著豐饒的物產、美味小吃。應時應景,市場裡有許多節氣食品。

之前鬧過雞蛋荒,無論是不是炒作,我們都能輕易買到從各地生產的土雞蛋、有機蛋、初生蛋(母雞第一年生的蛋)、烏骨雞蛋、放養蛋⋯⋯食材方面,有香草豬、海藻豬、快樂豬、自然豬⋯⋯美國牛、澳洲牧草牛、本土黃牛肉⋯⋯


阿尼老師在「能量飲食課」
為學員挑選能量飽滿的小番茄

海島的台灣,更擁有黑鮪魚、烏魚、虱目魚,與純淨海水養殖的蝦等物產。

產米的台灣,有各種好吃的米。濁水溪米、花東米、芋香米、越光米、有機小農的米⋯⋯

水果方面更不要說了。鳳梨香蕉釋迦芒果荔枝西瓜⋯⋯盛產時期便宜,量又大,讓你吃到飽、吃到會怕。國外的水果,其實沒有台灣水果這麽好吃,像日本印度泰國等等,雖然各自有其強項水果,但是要像台灣這麼平均、這麼美味、種類這麼多的,實在很少。


我們其實從來沒有缺少過。

只是我們誤以為自己很缺乏。

______

當我們試著從生活裡的一件小事,去發展我們的「OO自由」時,我們將感到滿足。沒有不安全感。我們會樂於分享,將這份滿足與豐盛,擴展出去。

當你實現了一項自由,接下來你就可以實現第二項自由。


慢慢地⋯⋯你會看見自己擁有的,是如此之多。

看向海洋,看向大山,每天你擁有的、所呼吸的,正是宇宙所給予你的不凡體驗。

你是如此自由,且幸運,生長在這裡。

你是無限的,你有無窮的機會去體驗。

當你意識到自己是廣大宇宙的一份子,

你就會意識到,有許多能量正在你身上流通。

這些能量幻化成你擁有的物品、財富、愛、人際關係⋯⋯

不要試圖去抓取,只要讓它們自在流通。


勇於去分享,勇於體驗。

當你把自己當成一個自由流動的空間,你就能連結上那廣大的宇宙。

體驗更大版本的你自己。體驗更大的自由。

讓自己打開,不要再聚焦在一個點上。只要放鬆。


讓自己體驗更大的自由。



2023年7月15日

消暑良方:沖涼

【消暑良方:沖涼】


最近暑氣逼人,我想提醒各位嚴防暑氣的害處。

當我們從較為涼爽的室內,走到戶外僅曝曬一小段時間,就會覺得身體不適。這就是「暑氣」。

(這不單純是溫差大,而是暑氣所致。)

雖然距離中暑還有一點距離,但已經對身體產生影響,請各位不可不防。

今年夏天,暑氣比較盛,加上大環境能量影響,

請大家盡量以養生為主,專注在生活。


摘自



「如何改善暑氣、消除暑氣」

我個人覺得,「沖涼」是最能消除「暑氣」的方式。

當我們淋浴的時候,透過水元素帶走暑氣炎熱,也可讓身體清潔、氣場潔淨。

🌞如果覺得很熱,瘋狂流汗,請不要一下子就直接用冷水沖身體,這樣可能會傷到身體元氣。

(請想像很熱的機器,如果直接用涼冷的水來沖它,會發出蒸汽、損害機器)

👉記得要先從「溫水」開始,讓身體適應,再沖冷水。


「沖涼」是我覺得最環保、無害、溫和,無副作用的消暑方式。

最近在東部生活,每天大約沖涼2-3次,身心愉悅。

______


「慎選戶外探索之地」

有些人會問,那為什麼不去河邊、海邊泡水游泳呢?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去溪邊、海邊玩耍,主要要有交通工具。還有,如果沒有樹蔭遮蔽,大熱天也可能中暑。這很重要。請不要讓自己在正中午的時候去海邊曝曬(例如墾丁白沙雖然很美,但沒有可遮蔭的樹林),就算有遮陽傘,還是很消耗身體能量。(建議大家約莫下午四點再出門。)

摘自

雖然泡水讓我們身心放鬆,但是也要選擇適合的、能量好的水域。

曾經有遇過能量場很髒的溪邊(大家都在那邊烤肉、亂丟垃圾),或是讓人能量急速下降的海灘,或是對人類不友善的野生山林。這些地方都不建議前往。

建議大家要選擇對人類友善、能量潔淨的溪河海域(通常人多的地點都是對人類友善的);若去人煙罕至的野生秘境玩,記得最晚-傍晚五點前(天快黑時)就要離開。因為野生秘境的晚上,是留給山林存有的。不是給人類的。



摘自
_______

「冷氣與暑氣」
有些人以為,開「冷氣」就可以消除暑氣,因為很清涼。事實上,冷氣會讓毛細孔吸入寒氣(寒氣是一種能量),待在冷氣房太久會覺得身體不適,就是這個原因。

體內拙火強的人,待冷氣房久一點沒關係,因為離開後就可以代謝排掉。身體虛的上班族、平常沒有在運動、體質寒的人,就建議不要24小時都吹冷氣,要讓身體有可以作用、轉化寒氣的休息時間。

我覺得冷氣要適宜使用。如果整天都在酷暑狀態,會消耗人的體能、精氣神(慵懶/無精打采)。最好適度的讓自己涼爽一下。(可以開一下冷氣調和,或到有冷氣的圖書館等公共設施避暑)。

實現冷氣自由的人,吹冷氣的溫度不要太低。

26度、25度就可以了。不然對身體太寒。

(請開始養生)



______

摘自


「吃冰棒消暑好嗎?」

有些人覺得天氣太熱了,吃冰棒消暑。這對中醫理論來說是大忌。
(不過中醫有一派理論認為吃冰淇淋可以)

我個人覺得,喝去冰飲料還行,但是避免直接吃冰塊或超冰飲料⋯⋯除非你胃很好。(就算胃好也別這麼做!)

有天早上,我吃了一片冰涼的石蓮花沾蜂蜜,跟少許苜蓿芽沙拉。
結果讓胃嚇了一跳,很不舒服。

這件事告訴我,要聽從身體的聲音,不管各派理論怎麼說(有些派別崇尚生食),但終究每個人體質不同,一定要以自己的身體為主。

摘自


「吃也遵循自然」

當地的風土民情也很重要,有些植物生長在當地,一定有其原因。(

吃當地的食物(椰子、麻薏等等),可以幫助身體獲得在地能量的支持。曾經聽過一派說法,「你居住的土地就有適合你的藥,你的居家若有庭院,其內生長的植物,會給予你需要的能量。」

意思就是說,每片土地的微量元素不同,你家生長的桑椹,跟朋友家長的桑椹,不僅風味不同,能量營養素也是不同的。而某派自然學說相信,大自然是聰明的,你家種出的桑椹具有你需要的元素。

雖然這個說法很神奇,但我是相信的。

天生天養,天地會照顧人們。

凡事有其秩序,人類若能遵循秩序,就能夠受用無窮。


蜂蜜檸檬既健康又消暑。
圖摘自






2023年7月12日

如果我們鎮日工作,卻失去快樂?

台東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

(如果有淨土的話,台東恐怕就是台灣的淨土了。)

這是一個跟大自然、跟土地連結很強的地方。

待在這裡的時候,每天我都在想:「今天要做什麼好呢?」

只排一個行程,然後悠哉地進行。

好好做菜、好好吃飯。



大山大水就環繞在身旁,每天的雲景都不一樣。

沿途壯麗的景色,讓人心情晴朗。

海洋湛藍,空氣中飄著七里香的花香。

總覺得,這才是生活。


昨天跟學生分享到⋯⋯我覺得整個西半部的調性都太快了。

每天都在生產、工作,人似乎要不斷力爭上游,賺更多錢才行。

帳單是不斷地來,生活是不斷地消費。賺進來,付出去。每天都在注視商業上各種推陳出新的手段,攝取各種最新流行資訊,如果別人知道而你不知道某事,好像就落伍了。社群媒體的資訊,似乎就是你當天的世界觀。

不管在哪個年齡層,不管站在高或低點的位置,人心都感到危機與焦慮感。人像籠裡的動物一樣,努力地向前奔跑,直到筋疲力盡。

在大都市裡,時間分秒必爭。因為時間就是金錢,所以不能浪費時間,每天都要排滿行程。

每個人都在急著生產,競爭與比較⋯⋯

好像不跟大家一樣的話,就會輸在起跑點。

但,這是真的嗎?

過這樣的生活,我們覺得舒服嗎?


某天的綠豆湯

我覺得東半部的生活步調很好。

沒有必要什麼都複製台北經驗、複製某種操作。

人生,不是必須「什麼都得贏」,也不必「凡事都得努力奮鬥奔跑」。

不需要把那種焦慮的、具競爭性的經驗帶到這裡來。

你想想,我們的年齡與體力,能這樣運作多久?

倘若鎮日都是消耗,這樣的生活,能持續多久呢?


當一個人進來某片土地,應該適應這片土地的風土民情,主動適應這裡的秩序。

當我來到花東,我覺得日子雖然緩慢,卻十分踏實。

每天只要確實地、穩固地,有一點點前進就可以了。

日子就堆疊在這些確實而穩固的改善上。

我覺得那樣,更貼近內心。



「如果我們鎮日工作,卻失去快樂,那麼得到與失去的,孰為多呢?」

我希望人們,都可以快樂活著,做自己想做的事。

好好生活。彼此真誠良善。這樣就好。


行禪:注意腳下。



某日晚餐後,我與朋友走在路上,正往一個海邊的步道行進。

在談及某件事時,腳就扭了,另一膝跪在地上,擦破了皮。

由於經驗豐富,我隨即扶牆站立,恢復原本的正常姿勢。

這一切都發生於短短數秒內,朋友目瞪口呆地看著我。

我說沒事,等一下坐著休息就好。


上車之後,朋友問我:「我觀察到你走路有一點外八。我的瑜伽老師說,人的站姿最好與肩同寬。走路如果外八或內八,是否重心不穩呢?」我說對。的確我走路有點外八。

朋友又說:「如果走路的時候,能夠注意腳下,也不需要走得很快,慢慢走,確保每一步走路都很確實,也許就能減少跌倒的機率了。」

當下心裡響了一下,

朋友是基督徒,並不知道佛教的語彙,也沒有這方面的資料庫。

但透過朋友的觀察,我被深刻地提醒了。


「這就是一行禪師所說的『行禪』啊!」我說。

「是嗎?」

「對的,一行禪師提倡人們要好好生活,慢慢走路,不管吃飯或走路,都帶著覺知、覺察。」

「不疾不徐地走,注意當下的腳步,這就是一種『行禪』。」


宇宙透過朋友來提醒我,真是幽默。


非常感謝這訊息。透過一個突發事件,讓我收穫了生活的禮物。

在那之後,我走路就會特別留意腳下,確實行走。


雖然說人生並非都是坦途,但多一份覺知,總是好的。

我們在都市的時間太快了,

注意腳下,能讓心也慢下來。恢復平靜。


(腳後來也神速康復了。謝謝宇宙。)


2023年7月5日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昨天上課時跟學生提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現代人的心理壓力大,生活步調快、工作又忙碌,因此許多人正承受著隱性的壓力。這些隱形壓力除了讓人沈重、情緒不穩以外,最重要的是壓力正侵蝕我們的健康,尤其是看不見的「心理健康」。

因為李玟事件,最近許多人應該都很翻攪。我這幾週也莫名地會聽她的歌。如果一個人只被允許展現「正向性」、只能帶給大家「光明正面」的感覺,那這個人內心的陰影、低潮該如何處理呢?

如果你的環境裡,大多都是希望你「成功」、要總是維持在「高點」、要「正面樂觀積極」、要「像個太陽」,那麼你最脆弱的面向,是否能被支持理解呢?當你低潮時,是否有人接納你呢?你有沒有安全的「出口」?你能不能從生活環境裡,獲得完整的滋養呢?

(心靈層面的陪伴也很重要。錢或物質條件再優渥,也無法提供完整全面的支持。)

____


在此,我要特別呼籲,助人工作者們,應首要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

例如身心靈老師、學校教師、諮商師與心理輔導師、醫生等等,

乃至於檯面上的明星歌手、偶像、演員、公眾人物等等。

如果您因為工作,必須長期表達正面積極、樂觀開朗的特質,

或是必須成為一個帶給他人歡笑、正能量的人⋯⋯


那麼,您一定要好好關懷自己,照顧自己的需求,

把自己擺在最優先的位置。

(很多這類的人都會想要服務別人,而忘了自己。)


您一定要有一個安全的出口。

一個能安全傾吐、自在表達、能訴說情緒的避風港。

一個能接住你的地方。

對方不會因爲您的身份或工作/公眾角色,而賦予你過多期待。

對方清楚,那只是你的工作。那只是一部分的你,不代表全部。



對方接受你,僅僅因為你是一個「人」。

在對方面前,您可以脫下被賦予的角色袍子,好好做你自己。

這可能是您信任的朋友、伴侶、家人或兄弟姊妹等等⋯⋯總之對方能夠全然接受你,不責備你,能夠給予中肯的意見,而且不會外洩您的資訊。

您要有一個可以釋放壓力的管道。


我覺得這是所有助人工作者、公眾人物們,都需要的。

一般人也很需要。

______


眾人皆知,檯燈底下是最黑暗的地方。

前陣子的咪兔事件就讓人們理解到,


有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

人是有很多面向的。人是很複雜的。

有多大的光明就會有多大的黑暗,黑暗跟光明總是相伴隨。


如果我們期待某個人總是帶給我們光明、積極、好的能量,

但卻不允許對方脆弱,那這個站在螢光幕前的人,其實是非常辛苦的。



生命如同天空。
有時會有烏雲,有時是白雲。
但這些雲朵,僅只是暫時來去。


因為大家都忽略了,他/她也只是一個「人」,作為人,他/她也會有脆弱無助的時刻,也會有低潮、不穩的時刻,也會有負面情緒、陰影等等。如果我們只期待這個人展現出我們想要的樣子,那麼黑暗的部分就會被深深壓入幽深的背景裡,但黑暗並不會消失。情緒也不會。它只是被隱藏了。


作為一個半公眾人物的我,走在這條路上,都已經可以感受到這份工作的不易了,那何況是更加光鮮亮麗、曝光度更高的歌手明星呢?

許多喜劇演員都是憂鬱症走的。他們帶給人們歡笑,卻把痛苦留給自己。這是因為,大家只見到他的光明,卻沒有見到當事人的壓力、面具下隱藏壓抑的內心。久而久之,當事人就被黑暗淹沒了。

做這些一線演員、歌手明星⋯⋯高人氣所帶來的名利、支持度,只能說有得有失。他們肯定犧牲了些什麼。例如平凡的快樂、暢所欲言的自由等等。有時候就連做選擇,都要顧及大局、顧及身邊的人事物。

生活在那樣的環境裡,動輒得咎,一舉一動都在鎂光燈焦點下,不是自己想怎樣就怎樣。隨之而來的高度壓力、完美主義,被更加放大。


______

當生活裡有很多壓力來源,

此時當事人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要能夠舒壓。

尤其要找到對的、適合自己的方法。

例如靜坐冥想、音樂、運動、做菜⋯⋯等等。

有些人透過宗教信仰找到出口,有些人是透過學習才藝、創作。

有些人透過運動,釋放壓力。

有些人透過旅遊,去轉化內心的情緒。


不管是什麼樣的方法,只要適合你,都可以試試。


______

並且,嘗試建立自己的多項管道,不要只把紓壓的方式放在單一管道、單一個人身上。不然對方可能也會累。(如果你有很多秘密、很多想法,不要只有一個樹洞。最好可以有三個樹洞。但最起碼要有一個樹洞⋯⋯)

不要等到快爆掉才去做。

平常要多關照自己的內心,觀察自己的行為。如果開始有失眠、情緒波動等等,就要覺察自己是否已經「承受了過多壓力」?不要置之不理。要找段時間好好獨處,或是在一個可以安全接住你的地方,休息放鬆,說說話。抒發一下。

(我很推薦用「寫作」,來代謝、轉化內心的陰暗面。

只要寫下來就好,寫在筆記本上,寫完就過了。

不用在意別人的看法,也不用擔心傷害到別人。)

***

就算是一般人,我們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不要把壓力留給自己、把快樂帶給別人。

要能夠好好照顧自己,跟自己相處。

簡單的幸福。
一碗荷包蛋滷肉飯。

_______

隱形的心理壓力、精神壓力,是現代人的文明病。

古人的生活比較簡單,沒有那麼複雜。

因此,因應現代社會的情況,我們更要照顧好自己的心理健康。


______

近年來我領悟,

修行,首要要先擁有一個健康的自我。

擁有健康的身心、健康的心理空間。

各方面安適、快樂。


如果一剛開始,就追求很崇高的目標,

就會忽略那個小小的、哭泣受傷的自己。

______


我個人覺得,

修行,就是要成為一個健康的人。

要擁有一個健康的自我。

要好好看著這個自己,愛他/她。

______

我覺得,

修行到最後,也是成為一個健康的人。

不去追求什麼超凡入世的神通經驗,

僅只是好好活著,就已經是門功夫了。

好好活著,就很重要,也很圓滿了。


做一個健康的人,

從這裡做為起點,也從這裡作為終點。

要擁有一個健康的自我,好好陪伴自己,讓自己快樂。

接受自己的每個樣貌。

愛自己。愛身邊的人。

健康地去愛。


______

先擁有一個健康的自我,再來追求無我。

這樣子慢慢走的話,

終有一天,也會走到的。



無我這東西,有時候不是一個可以達到的東西。

而是你自然而然,會趨近的。

那是一種狀態。


______

有我與無我,

慢慢走著,兩者終究會合一。


人,越是完整,越趨近於無。



先愛自己。

再愛所有人。

自然而然,不費力地。


______


願你我皆安好。

祝福。


有時生命有刺。
有時這刺像花。

慢慢走過,讓它的獨特盛放。

2023年7月4日

「關係」被全然接受的重要性。


今年過年很開心。可能是因為有一個美麗的靈魂觸碰了我,又或者是前陣子我終於把心打開了,開始能感受到被愛。現在才發現,原來圍繞著我的,正是我夢寐以求的。

你的家人是完全接受你的,在他們面前,你可以做你自己,同時你也接受他們的樣子。這是極其幸福美好的。

當我要修法時,他們就去翻箱倒櫃找供品餅乾,或者知道我不吃祭拜過的食物(因為體質關係吃了會不舒服)而特別另外給我一份沒有拜過的。從這些生活微小的層面,我感受到愛。

晚上睡前或晨起,我會聽某個人送我的歌曲,或當初剛認識時腦海浮現的歌曲,重新回憶那些魔幻且不可思議的時刻,覺得非常愉快。覺得享受。

這世界為什麼發明了音樂呢?音樂是這麼美好的事物(嘆)。也許有些星球沒有音樂吧?希望他們也可以過來地球聽歌。大家可以一起愉快地坐著,聽演唱會,一起喝采。


如果有一個人完全接受你的存在,你的樣貌與本質,那麼光是這點,就會帶來極大的療癒。

就像植物獲得了很好的澆花、陽光跟水份,作為一株植物,它被全然接受。你身為園丁,知道她會開什麼樣子的花,你也不會拿她跟別的花比較。因為每種植物,都是全然不同的。


_____

2.

我跟一些人來往的時候,發現對方其實並不能完全接受我。這通常也代表了對方的議題。

比方說對外貌的執著、對金錢物質、對角色身份職業的主觀認定等等。

當身為朋友,也許我們不會對朋友有那麼多預設與要求,但當擇偶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有一些基礎條件。對方應該怎樣怎樣、要有這些那些東西等等⋯⋯

擇偶時,我們很容易會預設條件。

設立這些門檻,似乎是為了保護自己(比方說女方希望男方高富帥等等),同時也可能是出自於自身的興趣與嗜好,希望對方可能很會運動、有很多肌肉,會練瑜伽,或是很有錢、品味很好、個性樂觀隨和等等。

設立這些條件並沒有不好,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這本來就是一個成熟獨立的個體,需要自我了解的部分。

但我建議,何不同時拿這些條件,好好檢視反觀自己呢?

1.想一想,自身也具備這些條件嗎?
2.如果你已具備這些條件,那你還需要「對方也具備這些條件嗎」?

如果你非常懂花藝,那麼你會希望對方跟你一樣愛花懂花嗎?還是都可以?他可以有其他專長?

我想講到這裡,各位可能已經明白我的意思了。

你會的,對方不一定要會啊!如果對方會你不會的,那不是很好嗎?生活可以有很多樂趣。

如果你會的,對方也會。這樣可以一起討論,那也不錯。

但這樣去許願擇偶條件,很可能也會「限縮對象範圍」,不是嗎?

如果你上班已經在教瑜珈,下班還要跟男友討論瑜伽,這樣會不會太多了?XD

以上是我的省思。







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