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8日

「關係」除了不求回報的愛,有回報的愛也很重要。


【接受自己有執著】

靈性的學問告訴我們,「不求回報的愛、無條件的愛」才是好的。

那麼究竟能不能做到呢?其實很難。

因為有時,我們的付出還是「會想得到回應」。

舉例而言,如果我們丟了一堆訊息,對方卻已讀不回;或是我們送對方的禮物,對方卻拿去送別人⋯⋯這時候你還能「沒有執著」、繼續「不求回報的愛」嗎?

大部分我們是不行的。我們只是「假裝可以」而已。

因為我們就是人,人就是會有愛恨情仇。

人與人的關係,就是會有親疏遠近。

我們看某些人就是順眼,想對這個人特別好,但對某些人,我們可能就說不上話。這就是緣份差異、業力結構的問題。能夠如實接受自己很重要。

要先接受自己是個人,是個會有情緒、有執著的平凡人,這一點很重要。

不是非得要表現得優秀完美,好像都不會生氣、不會嫉妒⋯⋯這樣太不健康了。

_____

【關係裡,一定要學習「有話直說」】

如果不說出真實心情,對方很可能不會知道我們怎麼了。

沒有人會讀心術,也沒有人理應當你肚子裡的蛔蟲。

一直不斷地猜測,會消耗磨耗感情的重量,降低關係的緣分。

如果能直說,就好多了,不需要彼此猜忌。

可以好好的表達、溝通,這才是真正健康的關係。也才會彼此一起成長。


______


【維持良好健康的互動關係,像打球一樣】

不求回報的愛,是可能真實存在的,有些人內在非常滿盈,所以可以輕鬆給出,而不求回報。

但在那之前,我覺得在一般的世俗關係裡,接受「互相有回報的愛」很重要。


這回報不一定是指物質層面的(你給我什麼/所以我給你什麼),而是一種健康良性的互動。

在這種關係裡,雙方各自有給出、也有獲得,能夠像打乒乓球那樣,擔任球友的關係。這樣關係自然能維繫長久。

每個人擁有的本來就不一樣,透過交換與給予,我們獲得自己原本可能沒有的,或是比較缺乏的、非長項的事物。這些都是學習,也是禮物。


______

【不求回報的愛,是真的嗎?】

以前我在一個Bug裡,覺得自己在關係中,應該付出「不求回報的愛」,這樣才是正確的。

所以我就大量地付出,忘記要為對方著想(從對方的觀點跟角度出發)。

後來我意識到,自己的過度付出,可能造成對方的壓力。

因此警覺到,關係中「施與受」的平衡是很重要的。

保持流動、恰好的給予與接受,可以讓雙方都保持在一種舒服自在的感覺。


接著我省思,過度付出的背後,可能來自於「自己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回饋。

(因為習慣性扮演「給予者」或「照顧者」,導致失去了「接受被照顧」的能力。)

(也許蠻多「助人工作者」或媽媽,都在擔任這個角色而無法下戲)。


於是我就調整自己,

我告訴自己:「我願意接受『有回報的愛』。」

我躺著觀照全身,讓身體放鬆下來。

在心與能量上,讓自己變得柔軟,變得更隨和一點。不再那麼緊張。

調整了心態之後,能量突然就流動了。


於是我就可以收下一些禮物,或是享受被照顧的感覺。

雖然這感覺有點陌生,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

但我覺得被好好照顧著,很好。


______

針對一些無法下戲的、習慣擔任「照顧者」的人們,

我覺得這方法很好,大家可以試試看。


就是在心裡默念:「我願意接受『有回報的愛。』」

「我願意讓自己接受『被愛著。』」

「我願意『被愛著。』」


然後試著敞開心,讓支持的能量流進來。

也許緊繃的關係,也會變得和緩。

僵硬的身體,也會放鬆唷。


*我們不能一直擔任「給予者」,有時候也得是「接受者」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