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關係」不要忍耐。


當耐心耗盡時

 【你是不是習慣了「忍耐」?】

「忍耐」是一種常見的情況。

我們被告知,如果想獲得某物,就必須要「忍耐」。

「忍耐才能獲得獎品」、「能忍耐、能吃苦,才是好孩子。」

「忍耐是好的」、「忍耐能成功」等等⋯⋯

這些都是一些有趣的觀點。


但真的忍耐就能帶來好處嗎?

有時候,人們習慣性地忍耐,只是「忍出了一肚子氣」。

結果,往往在爆發時,讓場面更難以收拾、情緒更炸毀,

導致恢復需要花更長時間。


為什麼我們要忍耐?為什麼在關係中要忍耐?

為什麼經常說服自己要忍耐?

忍耐真的有好處嗎?

我們被教育,因為要達成某個目標,所以我們得「犧牲」、「忍耐」。

這樣真的能達成目標嗎?會不會只是一種侷限的想法?

有沒有別的方式能達成目標?

不需要忍耐,也可以很好地完成一件事?



【不要忍耐。】

在關係中,不要忍耐。

因為忍耐會忍出更多毛病,更多風雨。


「忍耐」,是在「壓抑自己的能量」。

最後一定會有「反作用力」出現。


有些人會問:

「如果不忍耐⋯⋯結果說出口的話太直接、太傷人怎麼辦?」


這是個好問題。

「但表達的方式,是可以自己選擇的。」


有智慧地說,慢慢說,

總比一切都「壓抑」、「隱瞞」來得好。

有些事情,隱瞞到最後,會更嚴重。

等到爆發時,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家族系統排列大師海寧格曾說:

「當你沒有善待真相時,真相是會報復的。」


我們已經是成年人了,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不要忍耐。

如果對方不同意,那麼就進行溝通,

取得雙方都能同意的做法(共識)。


【忍耐,有時會導致更多的問題】

我是一個不太能忍耐的人,從小到大總是遵循自己的意願、直覺而行。

對我來說,忍耐是不必要且漫長的等待。

但我會願意花點時間轉作別的事,移動注意力到別的地方。


我發現,「忍耐」導致了很多問題。

不只在關係中,也是在跟自己的相處上。


如果你處處選擇忍耐,表面上看起來是很有禮貌的人,

但實際上你一直在把情緒往肚裡吞。

這樣久了,一定會導致某些負作用力發生。

這包括了疾病模式,包括自我犧牲、受害者模式、與各種衍生劇情。


要對自己好一點,吃自己喜歡的食物,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安頓好自己。跟自己和平相處。讓自己快樂。

不要忍耐、不要憋、不要忍!


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不需要阿信,不需要用受苦來提升自己。

也不是受苦就會有意義。

受苦,根本是不必要的。


如果你為了想達成一個目標,需要花費三年的時間,

那這樣不叫忍耐,你只是在實踐的過程。

你在累積、投資時間。

這個不叫忍耐。

這是一種內在的鍛鍊與磨練。


為了賺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去做一份工作,這樣也不叫忍耐。

這只是一種等價交換。(你付給老闆時間,完成工作,老闆付給你薪水。)

當你有了錢,你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做你喜歡的事。

(甚至有些事情不用錢也可以做到)

去享受那份快樂跟踏實感。



有些人對於突然得到一筆財富,或天生擁有財富,會有種不踏實的感覺。

所以,我覺得「工作」是必要的。

那讓人雙腳穩穩踩在地上,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

工作會讓人保持一種「有生活重心」的感覺。

臼井師父(靈氣祖師爺)說:「就在今天,我努力工作,以賺取生活所需。」

這個道理就像農夫耕田,漁夫捕魚。

每個人都完成自己必須要做的事,這樣事情/能量流就會很順利。


____


【忍辱與轉念】

有時接觸宗教的師姐們會說:

「唉呀!我們要修忍辱!」

「退一步海闊天空!」


那請問,任何不合理的事情我們都要「忍」嗎?


會不會其實宇宙是在訓練你:

要「表達清楚的界線」、「練習拒絕」?


「忍辱」是一種修行的方式,是一種轉化內心的技巧。

但不代表,對所有不當的事情,我們都得接受。

另一半出軌,也要忍嗎?

有人偷你東西,也要忍嗎?

被撞了,被騷擾,也要忍嗎?


所以,事有輕重緩急,

「修煉自己的個性」固然很重要,

但「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是最重要的。


該報警就報警,該拒絕就拒絕⋯⋯

而不是一昧當個濫好人。

這樣可能換來的結果是:「對方不尊重你」。


____

請注意:

「忍辱」,是要搭配「轉念」才有用。

這個轉念(改變思維方式),

必須讓你心服口服、沒有怨言。


*只要有情緒出現,這樣的忍耐,

就不是真正的轉念、修忍辱。

而是一種「吞忍」。

這樣往往會導致疾病模式的發生。

因為你太多情緒往肚裡吞了!


你必須先找到那條活路、出路,

這樣才是真正的轉念。


透過冷靜地觀察,判定局勢,

你才會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不該做。

請記住,在宇宙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原因的。

一切均有其因果。

所以如果你想在緊要關頭作出抉擇,

或者你覺得你受夠了不想再忍耐⋯⋯


請在下決定前,預先在內心詢問:

「這個情況(事件)會為我帶來什麼樣的禮物?」

「我該怎麼做?」


向宇宙發問,然後聆聽你內心的聲音,對一切保持開放。


阿尼 合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