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

靈修者需務實生活。

靈性不應脫離生活。

前陣子我發現一些人不約而同有這樣的現象,故想撰寫此文來作為提醒。

接觸宗教或身心靈一段時間後,

有些人會開始把生活裡的每件事都「宗教化」、「宿命化」,或「靈性化」⋯⋯

比方說,在生活裡,

把每件遇到的事情,都當作是「神的安排」、「菩薩的考驗(或魔考)」、「天使的暗示」⋯⋯

(比方說把路上遇到的每一根羽毛都當作是天使給的羽毛)

(把每一個困難都當作:「我被魔考了」)

(把生活遇到的每一件好事,都當作「神的給予」-過於放大焦點)

(把任何一個掉落的東西或破掉的碗,都當作是「遇到障礙」、「是不是有人在對我施法」⋯⋯)


不是說「不能這樣」,而是:

“把每一件事情都「靈性化」”,

會讓身邊的「正常朋友」(俗語的一般人)不知道如何跟你相處。

也很容易變得「過與不及」,變成「太迷信」,容易鑽牛角尖。


什麼事情都往精神層面想的話,會失去對物質層面的關注。

我們學習靈性或宗教的事物,並不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更「與眾不同」,

或是「為所有事情找解答」。


相反地,學習靈性的事情,或接觸宗教⋯⋯

應該是讓我們的心,可以變得更「平常心」。


行住坐臥之間,可以「更適應人間」(更接地氣)

(而不是整天覺得我是外星人所以想登出地球很厭世這樣)⋯⋯


並幫助我們生活得「更好、更安定、更踏實」才對。


「讓我們的生活更好!」---這很重要。

不是說靈修或接觸宗教之後就要拋家棄子,或三餐不繼把錢都拿去上課。

這樣做是有問題的。

你不應該為了宗教捨棄所有,而是你的心要放在修行上。

修行,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是修行啊!跟家人相處也是修行啊!

不是遁入空門後就不需要面對這些,

也不是接觸靈修後,就可以不用跟伴侶家人相處⋯⋯

問題還是在那裡啊!修行只是幫助你「怎麼有智慧地去面對它」。


所以說,有些人接觸身心靈之後,好像找到了靈藥、解答,

就要放棄掉原本擁有的一切,全心投入身心靈?

⋯⋯最近似乎有這樣的潮流。


但事情完全不是這樣的。

其實您反而可以思維:

「我如何透過學習靈性的事物,來讓我的生活更完整、完善?」

或是「我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工作起來更有效率、更深入?更優化?


而不是說,「那就拋棄工作・去投入宗教吧!」不是這樣的。

這樣會有「腳不著地」的危險。


對我而言,我的工作雖然有一部分是身心靈老師,

但在商業模式的經營上,我也需要花時間投入,並做好產品。


並不是說,把所有的「工作」都變成「靈性化」,

用靈性或宗教的術語去概括,

而是要「把你學到的靈性知識」帶入「工作」,

去好好服務眾人才是。


也不需要說,學習靈性或宗教之後,

變得「懷抱著救世主的心態」,把工作變成「度人」的一環。

(當然要這樣做也可以,但是也要顧飽肚子)

(且注意,如果心態沒調整正確,會吸收到抓救生索的吸血鬼客人)


我覺得,如果能提供「好品質、好能量的產品」就很足夠了。

這個產品自然會去吸引有需要的人。

當你製作了好能量的產品,就會有需要這個能量的人出現。

如果你的工作不是製作產品,而是在提供服務,

那就把你的服務做好,這樣自然也會有人來買單的。


希望「眾生得度/得救」,不如說「搭建橋樑」會比較恰當。

當我們把工作涉及的每一件事,都好好認真做好,

我覺得「這就是修行」了。


因此,我希望所有剛接觸宗教或靈修的朋友,

不要太快放掉你的工作,

不要認為世俗領域的東西是不好的、低俗的,

而是要把你的「修持」,帶進你的工作。


認真工作,提升轉化工作的質量(品質與能量),

這樣自然別人也會看見你的改變、肯定你的學習。


當大家看見你的改變、自我優化、工作品質成長時,

大家自然會支持你去接觸宗教、靈修⋯⋯這類事情。

自然不會抱持負面的觀感或評價。


所以,靈修者更應務實生活,把生活踏實過好,專注每一天。

而不是靈修後就生活大亂、把家庭關係捨棄了、不去工作說要專心靈修等等。

而是我們要掉頭來,回來看自己,

現在我的生活有什麼事情,是可以把「修行的心態」帶入其中的?

如果我們人人都能用這樣的心情去工作,去生活,

很快我們所在的地區,就會全面「靈性化」、全面意識提升。


不需要把靈性跟生活分開,

而是將靈性帶入生活、把靈性帶入工作。

務實地工作,好好生活。



阿尼 合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