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6日

從小處的散亂,逐漸演變成大處的不適感。



昨天睡前,水槽裡有些杯碗還沒有洗(因為下午有客人來)。
一個聲音告訴我「洗一洗再睡會比較好。」

然而已經很晚了,我又剛結束做安土地香的活動(地震完點這個香特別有感觸),所以沒洗就睡了。早上起床的時候,走到一樓,開始清理廚房角落,卻莫名其妙打翻水兩次,直到我意識到這是因為能量的緣故。


那些沒有洗的碗盤造成了一種拖住、凝滯的能量,當然也會影響整個廚房空間。這就是零極限所說的「記憶」。然後我就知道,為什麼上面要我昨晚先洗碗再睡。因為這樣就不會造成一天剛起床就被某種凝固凍結的能量拖住。我把碗洗了,清空水槽,熏了屋子,總算好多了。連帶還整理了櫥櫃跟所有的玻璃容器。

內在小孩說只想吃一顆煎雞蛋,一杯奶茶,除此之外什麼都不要。我就煎了雞蛋吃。是非常優質的雞蛋,彈力超好,味道香濃(不愧比較貴),煮奶茶之時順便整理了整個碗櫃,把那些朋友們(基於善心幫我收拾)不知道該放哪而亂放的碗盤,歸於秩序。

當我們的生活「從小處散亂」的時候,不知不覺就會變成大處的散亂,接下來就變「四處散亂」

⋯⋯接下來就整個人都被影響了,變得不想動


一剛開始生活出現了一點點不便之處,例如某個地方有個小東西壞了,使用起來不順手,覺得不適。但又不致於到要整組換掉的程度!大家也說「算了,忍忍吧」,或為了省錢而不去做修繕。接下來就習慣了,生活在這個空間裡的人開始接受這個不便,視若無睹,然後逐漸地,生活裡壞掉的地方就越來越多,越來越瑣碎。


瑣碎到一個程度你就覺得不舒服、覺得煩。待在這個空間的不適感超越了愉悅感。於是你就往屋外跑,盡可能地迴避回家,回家也只是睡覺,或做些基礎生活的雜事。家變成一個逐漸衰敗之處。而生活在裡面的人也受到了影響。這些看得見的衰敗,假若我們太大意,結果就是不知不覺中成為了被這些毀損所束縛的人。

「忍耐」在此情形並非美德,「忍耐」不便/不適感,在此只是一種「屈服」、鄉愿(一廂情願地沒關係/接受)、與視而不見的冷漠。對環境視而不見的冷漠,就是對自己的事情也漠不關心。當凍結了,到處就都沒有人想管,沒有人在乎。環境就因此而衰敗。



每天早上我幾乎都在做清潔工作(如果我自己一個人獨處的話),忙完就中午了。要維護一間屋子的運轉是不容易的,但即使我下放一些工作給別人,好像最終責任還在是在自己身上,如果我不動、不改變,別人來幫我也是有限的。

比方說東西該丟、桌面該整理淨空。如果我不主動去做,別人也不敢幫我丟。衣服有人幫我摺好,但如果我不會摺,以後衣櫃還是會亂。(所以要來學摺衣服了)


環境的維護,最終責任還是在居住者本人。
如果住在裡面的人很散亂,外人怎麼打掃也沒用。

雖然要居住者本人自己動起來有時很困難(被很多東西束縛的話),但如果不動起來就會逐漸低迷、散亂,最後窒息。空間的凝滯感是我難以忍受的。

我從待洗的水槽碗盤事件學習到,小處不慎,可能會對生活產生大的影響。

而這些影響往往都是在潛意識層面運作,逐漸積累起來,肉眼所看不見的。恐怖的是它將不知不覺影響你的生活,讓你變得拖延、凝滯、不想動。最後就只能依賴別人來幫你,但是當對方離開後又開始凌亂。

我們需要從「內在記憶」去開始清除。要意識到,每個細小的片刻都是在做一次決定。當你能夠聽從直覺去整理打掃某個空間時,空間就會逐漸露出本來明亮乾淨的色彩,空氣也會流動,而非凝滯不前。透過打掃外在環境,一樣可以達到清理內在的效果。

一切都是互相關連著的,萬事萬物是一個整體。
當我們願意開始改變、去覺察生活的細節,事情就會逐漸好轉。
當我們轉變對生活的態度,我們自身就會轉變。

品味、能量、空間的質地,都是依據這樣而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