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6日

下班後的日常(給身心靈/自由工作者)

你以為-那些自由工作的時間

今天上課跟學員們提到,自由工作者、蘇活族,或自己創業的人,由於工作時間彈性,工作場所不固定,所以經常被認為「沒有在工作」,但其實他可能「24小時都在工作」。你看他好像在度假,事實上他可能在找尋靈感、尋覓新的材料、洽談合作機會等等,不全然真的在度假。

上班族的工作時間固定,上班就是上班,下班就是下班,人跟靈魂都可以「完全下班」。但自由工作者的工作可能很長,時間也不固定,所以你看他沒在幹嘛,事實上他可能一直都在工作。他可能連上床前最後一刻都在工作。

身心靈工作者也是一種自由工作者,所以要給自己立定「明確的工作時間」跟「休息時間」。

不然會沒辦法好好放鬆。


別被品牌綁架

店家會有明確的營業時間,幾點打烊等等,但自由業(屬接案性質的)通常沒有,以網路為主的品牌通常也沒有,因此也會造成好像24小時開機,某條通道一直開著,無法徹底休息。(體質敏感者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可能會有種「on call」的感覺)

對我來說,大約是這兩年才很明確知道這種作息真的有影響。

客人或粉絲們可能會期待你何時發文、何時回信。這樣子下去,就有種被品牌「綁架了」的感覺,畢竟你是老闆,某種程度上,你大約「等同於這個品牌」,這個品牌代表你想傳遞的精神。所以逐漸地,好像失去了自我。

我變成會走路的燈箱,招牌之類。(但願不是三明治人)


後來發現這樣不行,我想做的事還很多,不只這一件。

(比方説我買了一個漢堡燈,霓虹色的那種,打算在新春市集上使用。告訴大家我們有賣手作的小食物(當然不一定是漢堡,就是種意象)⋯⋯又或者我進了一些茶與茶器,想泡厲害的茶給大家喝。它們就像我最新的法器⋯⋯你知道的,只要可以達到結果,手段可以是任何種形式。我喜歡有趣好玩的遊戲,不喜歡僵固。)

我開始離開這個框架,從人們對「身心靈老師24小時的期待」開始,就像脫掉一件袈裟,我可以去哪裡自由走走,不承擔任何事,任何責任。


成為一個自由人。

離開所有框架。


*我用袈裟來比喻,是表示此行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與人們對此行業的「期許」,有別於其他領域,較類似於宗教。

_______

下班後的日常


最近每次工作完,我都會告訴自己:「我已經下班了。」然後離開這個身份,做我想做的事。不然就會沒辦法好好放鬆。我想跟我的事業體保持健康友善的距離,這樣路才能走得長久一點。

「身心靈」是我的專業沒錯,但我不是一直營業。我可以做我自己。


我覺得,一個人不應被任何身份制約、或被任何工作型態框住。

身份就像一件衣服,不同身份就像不同顏色的衣服。

人應該是自由的,可以自由換穿不同的衣服。

同時,你很清楚知道你是誰。

你的身體就是你的本質。

衣服只是次要的。隨時可以換。


太久時間穿著同一件衣服,讓我覺得有點無聊、有點煩。

能量變得有點僵化。



我創立任何品牌,不是為了要拘束自己。


寫著寫著,坐在文青咖啡館,聽著電子樂的我,此刻突然有了全新觀點。


我就是一個創業者,一個老闆。擁有兩家看起來不像店的店。

這樣想想,就好多了,肩上的包袱沒那麼重。


我就是一個經營自有品牌的傢伙,如此而已。

想下班。下班後去吃點宵夜喝杯酒。這很正常。







接受自己,可以是任何種型態。

追求一種永恆的自由,把世界變成你的遊戲。

創造,不斷創造。



敬永恆變化的自我。

推陳出新,日新又新。


一切唯「一」,

一切唯「心」。


久違的,內在的自由。






#總在書寫中找到答案
#另一個身份是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