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3日

日月雜感。談利益眾生、照顧自己。

我不喝酒。
但本文章需要一些酒。
摘自

從去年年底到現在,著實發生了許多事。每天日子飛奔似地往前跑,好像不打算回頭的樣子。漫步雲端,1/4才剛過,距離現在卻已過了十天。我有種不真實的感覺,像金城武的鳳梨罐頭,每天吃一個,但也不清楚到底吃了什麼。只是算時間。

這陣子在休養與工作間不斷徘徊,距離寫作越來越遠。直至前日,在辦公室弄了張單人床。腳邊有巨大的龜背竹葉與綠色檯燈,看著高樓城市夜景,突然覺得很懷念。懷念我與自己親密的距離。


摘自

生活塞滿了太多工作。太多要應對的事務、支付的帳單、護持的事業。一個走了一個又來。我是習慣忙碌的人,做事風風火火,但逐漸發現太多時間給別人了,太少時間給自己。於是在身體療程的短暫休養期,面對背上的沈痾,對療癒師有點不好意思。

躺在床上恍惚的時候,意識到自己實在「開機」太久了,都沒有關機。

療癒師問:「上面沒有叫你閉關嗎?」我說「現在要閉關越來越難了。」好像從天平的端點盪到另外一端,進入世俗的領域,從教育者轉學習當個經營者,這是完全不同的領域。

有時候我也很想扔下一切不管。

________



年底壓力到,幾個朋友載浮載沈的,我算幸運。

2021這個年尾難熬。等過年也許會好。


________

有時想起幾個寫得不錯的部落格,點進去,新增的文章數越來越少。沒辦法,那些部落格主都當老闆了,還是最忙的那種。

但我很懷念啊,有文章可以看的日子,覺得滋養。

現在工作的領域(臉書), 資訊浮濫,滋養很少。曾經滿盈的發光亮點,逐漸消失。我不確定它們去哪裡了(也許消失也是某種趨勢)。作為一個寫作者,圖片無法取代文字的位置,商業考量也不應站在最前端。不過似乎整體環境跟我想得不一樣。也許是生錯時代了。

文人。

可能是這樣吧。

但我喜歡寫作,所以才會寫出「成巫之道」。

__________


「利益眾生」,曾經的選擇是這樣。

後來我意識到,「把我自己養好,就是利益眾生了」。如果說,從我延伸出去有一個網絡,那麼,這個網絡的中心點,如同一個支柱,應該要穩穩地站好。每個人都是自己核心世界的中軸,所以每個人也都應該把自己養好。

「利益眾生,應該是毫不費力的才對。」如果有用力,就不自然了。自己圓滿,所到之處就可以利益眾生。不做任何事,做一個發光的地球載體,也可以利益眾生。「存在」本身,就是答案。

所以後來對於有些人對我的高度期待等等,就比較放手。因為我沒辦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如果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那我因此放棄自己的某部分,不管是時間或精力等等,整件事說起來就不大對勁。這不是菩薩行。

「無我」,不是一個短暫就能達到的狀態。先從「有我」開始吧!先學習「有健康的自我」吧。然後再慢慢的來談無我。否則那些情緒感受,那些負面的面向,將會被忽略而悲鳴,產生人性與神性的斷裂。

這是我在許多宗教徒身上看見的,內在被忽略的面向沒有處理,用神性的語言是無法圓滿的。要能夠接納自己有這些陰暗面。

要活著,做一個健康的人。有健康的我,健康的心理,平衡的心,然後再來談「無我」。

(有時候我覺得,也許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人,更接近圓滿成佛。)

參加法會很好,但如果只是不斷參加法會,獲得法喜充滿的美好感受,而忽略自己內心的狀態,這樣真的好嗎?這不是一種高級的逃避手段嗎?(同理身心靈課程)

當一個人處於人生低潮的低點,接觸光明面是非常必要的。但當有能力回頭查看自己,覺察自己當下所在位置,也很重要。甚至必要。因為當你接觸了真實的自己,那些問題才會被「轉開」,不復重來。

(暖暖包發熱衣,在手腳冰寒時用一下很好,但它不會改善你的體質,必須從根本調理。)


_________

那天跟一位快滅頂的朋友說:「你是一個人,不是菩薩。」這句話,上師曾對我說過。多年前,我曾在某個法會問上師,如果我已經非常努力地拼命工作、利益眾生了,卻發現自己負荷不了怎麼辦?他說:「我們是人類,我們不是菩薩。是人類就會有極限,所以要適度的休息,照顧好自己。」

而我也發現,眾生如果一昧地想要從誰那裡獲得利益,卻對自身的狀態不理不睬,不願意面對也不想改進的話,那你服務對方,也不會真的產生什麼作用。

要服務「有意願改變」的人。


(給療癒師們的建議)


以上。

________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