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5日

給所有「習慣獨自解決問題」的你/妳。

摘自

「愛自己」,是一條漫長的旅程。

最近身邊有些事件引爆,我發現很多人身上有這個問題。

那就是:「慣性自我面對」、「自己解決問題」。

凡事太習慣靠自己,而沒有讓外援進來。


我想分享我的經驗:

過去我也很習慣靠自己解決問題。

遇到低潮的時候、遇到困難挫折,

我往往不願意跟別人說,打算自己找出答案。

但現在,我會願意跟好友、伴侶說了。

有時候我也會透露一些訊息給家人。

之前我遵循東方社會的傳統:「報喜不報憂」,不讓他們擔心。

但現在我覺得,讓他們知道我在做什麼,也蠻重要的。


除了讓大家有參與感,家人也能給予客觀的、不同角度的建議。

因為每個人身處的角色/位置不同,對一件事的看法也會不一樣。

這很正常。

有些事情你可能覺得很難,說出來沒幫助、沒用。

說不定對旁邊的人來說⋯⋯可能是很簡單的事!

也許你苦惱的事情,別人很有經驗,剛好可以跟你分享。

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試著去說出來,這很重要。


_____


最近我體驗到,擁有家人的支持陪伴是很重要的。

那讓我本來覺得很難的一件事情,突然變得很容易解決。

簡直就像魔法一樣。

我事後去回溯、反思,原來是因為,我開始願意接受身邊人的支持了。

我願意開放出那個空間,讓別人有機會幫助我。


前我都習慣靠自己去面對。

但是當我面對的事件,不是一個人可以成辦的時候,

或者是我需要更多的資源,來運作某事的時候,

我發現我不能再用過去的做事方法。

我必須接受人們的支持。


當我願意接受的時候,

那是一種「被包住」、「被輕輕托住」的感覺。

很安心、放鬆的感覺。

事情突然變得很簡單。



以前我會習慣推開朋友學生送來的禮物,

凡事都想要靠自己。

但現在不能這樣做了。

因為整個情況都跟以前不一樣了。

______


從最近的經驗,我學習到,

原來這個「願意」,對我來講是這麼地難。


因為過去曾經受過傷,所以在那之後,

我就打定主意「我不願意了」,「我凡事都要靠自己」。

的確這個社會也鼓勵我們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要奮鬥、要成功,要努力,要白手起家。

都要靠自己等等。


這十幾年在外面居住,生活過得蠻自在的。

扣掉前面幾年非常苦修的生活,

後面的時光其實蠻自給自足的。



現在要成為一個柔軟的人、願意接受、願意被幫助的人,

對我來講是新的體驗與挑戰。

但當我接受的時候,我發現情況變得更好了。


這讓我從中學習到一件寶貴的事情:


摘自
養成獨立的個性,並沒有不好。

但如果什麼事都自己一個人去面對,

就忽略了「人類是一種群體性的動物」。

人類是需要仰賴彼此才能活下去的。


比方說,你吃的食物、用的電跟瓦斯,養的寵物的飼料⋯⋯

這些東西都不能自己生產出來,而是需要一定程度地仰賴他人。


達賴喇嘛尊者曾說,我們身處在一個彼此「共依存」的世界裡。

因此,我們需要打從心底知道,光是活著這件事,就是需要別人的幫助。


有些人習慣自己面對所有的困難,

覺得這樣才是堅強、不軟弱的表現。

但有沒有注意到,也是因為這樣的硬派,導致自己的孤立無援。


有時,讓自己柔軟一點,

「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也是一種勇敢。


勇敢,並不一定是要「往外的」,很「奮鬥式」的。

勇敢,有時候是一種「願意」,

願意溫柔對待自己,願意接受跟放鬆。

願意轉過頭去,跟自己說:「你做得很好。」

願意面對你內心最柔軟脆弱的地方,

我覺得這才是「真勇敢」。


願意往外拼搏的人,並不一定能面對自己的內心。

能夠面對自己內心的,才是真正的勇者。



比起百種「不願意」的逞強⋯⋯我可以自己做到這樣那樣!!~那個轉頭看向內在的「願意」,願意嘗試、願意柔軟、願意改變自己過去的方式⋯才是一種真勇敢。

(每個人都怕碰觸到自己脆弱的地方,但你願意了,你就是真勇敢。)


願意讓爸媽幫你顧小孩,願意接受家裡的資助,

願意接受對自己好一點、善待自己,請自己吃飯看電影出去玩⋯⋯

願意讓工作許久的自己舒壓、讓自己放放風⋯⋯

這些都沒有錯。

如果這是共好的,能夠利益到許多人的(或至少你身邊的人)

那就試試看吧。


______

【注意自己是否太獨立到,沒有給別人空間進來/幫忙】

有些人會認為「我靠自己也可以活下去。」

「我要靠自己解決問題。」

但這樣的心情,是否無形中也斬斷了跟他人的聯繫,拒絕讓幫助進來呢?


要試著檢視,自己有沒有在這種心情裡,關閉了宇宙對你的幫助?


如果今天你狀態不好,你的好友、家人很想要給你幫助,但你拒絕,那情況會怎樣?

你可以試著反向角度想:如果你有一個朋友深陷低潮,你會想怎麼做?


我看到的畫面是一個哭泣的孩子,

因為感覺受傷了,所以拒絕他人靠近。


固然哭泣的孩子需要一點時間,但他/她最想要的是「」。

如果孩子感到被愛,自然願意接受外界的陪伴、環繞的支持。


要覺察自己有沒有這個行為模式:

是不是太獨立、太習慣靠自己,不要別人幫忙?


你內心有沒有一個倔強的小孩?

而他/她正ㄍ一ㄥ著、憋著眼淚,拒絕別人靠近?

要擁抱這個小孩。

告訴小孩:「我來了,我來愛你了。」

敞開你的心,擁抱這個正在哭泣或逞強的小孩。

(如果小孩不願意你靠近,那你就在旁邊陪伴他/她。)

告訴小孩,沒事了,現在有我陪你,我們一起前進。


這個小孩會感覺安全。

這個小孩就可以卸下武裝。

這個小孩慢慢會感覺到愛、安全感。

這個小孩知道自己是被允許、接受的。

小孩會知道,自己是被包容的。

不需要逞強。

不需要偽裝。

慢慢地,就可以卸下淚水。平穩地張開雙手擁抱。

可以站起來,離開角落。

擁抱內心的小孩。





僅以本文,獻給所有習慣自己解決問題的人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