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

「如何處理背叛的劇情」:師太之夢

【如何處理背叛的劇情】

「被背叛」的劇情,也許很多人都體驗過。

要處理這樣的人際關係是困難的,因為被背叛時,自己不免深受打擊。

但如果能夠轉念,重新架設組織架構,並釐清「人我界線」,

則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學習呢?

人性就是有光明面與黑暗面,我們不應該因為信任對方的緣故,而自動放下保護自己的界線。這點就算是在家人親友,也要去秉持。因為能保護自己的,唯有你自己。

平時也要多積善積德,這樣才能期盼事情逢凶化吉。

凡事都有其因緣,善緣也可能隨能量變化而轉為惡緣。

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的人際關係,都要懂得保護自己。

並且正念地去看待「改變」的發生。

_____

【師太與背叛之夢】

前幾天,我深入自己內在的靈魂創傷與修復區,看到自己的某一個前世。

在中國的某處山區,有一位身著灰色衣服,精通劍術的師太,收了一大群人做弟子。

師太是這座佛寺的住持。這些學員日夜練劍,師太也盡心盡力教他們。

後來有一天,這些學子覺得自己已經學成了,就呼朋引伴、穿著灰衣揚長而去。

臨走前並譏諷師太,說了一堆嫌棄的話。

就連平常陪伴師太的侍女,都受影響而離開了。

一時之間,佛寺從熱絡變冷清寂寥。

師太非常傷心,僅有一白色小狗作伴。

在這段前世,她後來逐漸不吃不喝,就病倒了。

此世的我在旁觀看,不禁心有所感,說:「哎呀!人再找就好啦!」

我問宇宙跟指導靈,怎麼做才好?有沒有更好的版本?

於是宇宙給我看另一個版本(走向):


舊徒眾走光之後,無意間有一天,村民到訪寺院,想跟師太學劍。

以往師太只教修行者,也就是傳統的入門弟子。

大家必須裝束一致,灰衣白襪。一心學法。

但因為村民們想要學習,師太就轉變自己的心態,決定向大眾敞開知識之門。

畢竟修行的智慧,本來就應向大眾傳授,才不會斷了法脈。

於是許許多多的村民就在工作之餘,前往寺院學劍法、養生武術等等。

寺院的廣場,經常可以看到人們穿著農夫裝,剛下田就過來了。

石階旁邊,也放著大家的扁擔跟竹簍工具。

因為村民多半是農夫,所以會拿菜跟白米來捐獻,自動補充食物。

有人負責炒菜煮飯,提供大眾齋食。

因為師太只有一個人,年紀也大了,所以村民經常來當義工,幫忙師太打掃房間,準備法會要用的剪紙、燈籠等等法務所需。小狗就在其中穿梭,跟人們玩。

這下寺院變得很熱鬧,不缺資糧跟人手。

師太就在眾人的陪伴下,圓滿地走完人生最後的一哩路。

我看了這個結局之後,覺得內心很安慰。

____


我的感想是,

「修行,應該要向大眾打開。」

以往我會侷限在,要將法、密修的知識,傳授給具根器的學員弟子。


但後來我發現,求道者、修行者往往會陷入一種迷思,

學習一段時間後,覺得自己很好了、很夠了,

然後就停止學習,聽不進別人的話。變得很自我。

但一般社會大眾反而沒有這樣的特質。


一般各行各業的人,都知道「術業有專攻」。 

因為出過社會,有足夠的社會歷練,知道每個人的專長不一樣。

因此,通常會很謙卑地去學習自己不知道的法門(例如靈性知識),並且會練習。

對於「學法」,也比較沒有自我主義的中心思想。


但對於原本就在修行圈裡的人,反而會輕慢,反而說不得。

誰都不願意聽誰的,大家都覺得自己才是對的。

(可能這是一種流行。或者說是習性)


很有趣,每個人都說「自己是自己的老師」,

但其實初學者還是需要一個老師(嚮導與指引者)。

老師的作用在於經驗分享、傳授方法、或道德標準等等。

也就是入門者所需要學習的知識與道德部分。


但如今,社會風氣已經改變,大家變得不喜歡傳統的角色分工。

大家希望父母、師長、老闆⋯⋯最好對你都像「朋友」一樣。


學生期望老師像朋友一樣好相處,但你明知道⋯「老師不會是你的朋友」。

如果你真的把他當朋友,你就只會得到朋友的陪伴,他沒有義務要教你什麼。

如果你付他錢,把他當老師,那老師就會付出時間來教你,給你建議。

既要他當老師,又要他當朋友,所以???(黑人問號)

(現在要當老師也是很辛苦!哈哈哈)


把他當老師時,你嫌他煩。

把他當朋友時,你又希望他給你比朋友更多的東西⋯⋯

???


人們想,最好可以全部的利益都拿到。

但若沒有拿到理想中的利益,就說「對方不符合你的需求」。

(從學習者變成消費者模式了!)


當人們的心態從「學生」(學習者),

轉變成「客人」(消費者)的時候,

就希望老師變成「服務業」。


想要老師當你的師父,但又不願意好好當徒弟。

學習三分鐘之後,覺得不滿意⋯⋯

徒弟就把師父扔了!簡直可拋式的學習!

(這家店的商品我不滿意,去買別間的~)


後來我就決定遠離這樣的模式了。

只進行「商業模式」的授課就好。

我認真教書,因材施教。因為教學就是我的工作。

下班之後,大家就各自努力。畢竟修行在個人。

調整作法,也是因為傷太多次心了。


學生給錢,老師授課,天經地義。

老師把授課工作做好就好,學生想怎樣,自己的事自己負責。

分得清楚明白,才不會有憾事發生。


說也奇怪,在我經歷幾年前的肥皂劇情後,

服務的對象、授課的學員們⋯⋯還真的轉變成一般社會大眾了。

現在想想,每個人的人生體驗,本就沒有對錯好壞。

也許面對大眾的版本更適合我。

_____


我現在覺得這樣的相處模式反而輕鬆愉快。

偶爾遇到非常好學精進、想從事身心靈工作的善念學員,

我就會多教她們一點。


但是我也深深感慨,這個行業的知識斷層問題,

以及業界的風氣等等,其實正逐漸在劣化。

我只能本著教育精神,將我老師教給我的身心靈法門,持續分享下去。

而不是僅只是為了賺錢,說很多花言巧語。


作為一個作家,我書寫許多文章,

但內心的我本靜默,所以我也只能讓學員去體會法的奧秘。


天地自然之間的「道」,是沈靜、無聲的語言。

裡面自然蘊含著空性、能量的流動、因緣變化等等。

你必須用一顆寂靜、開放、臣服的心才能聽見。

我想那就是宇宙要教導我們的。


____


正向思考:


在你經歷「被背叛」的劇情時,不要氣餒。

因為宇宙可能正因你的頻率提升,正在為你篩選新的人選。

透過改變,重新去組織架構新的人生規劃。


有時候,改變不一定是讓人愉快舒適的,

所以當改變發生時,我們要隨時保持彈性、保持正面思考,

不要陷入悲觀主義,或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而是要真誠地去面對問題,及時止損。

往日情誼固然可貴,但那也要建立在「因時因地」的狀況,

有時候每個人的人生課題不同,

僅僅是陪伴彼此走一段路而已。


不要當一個濫好人。

要當一個有界線、有原則的人。這樣別人才會尊重你。

隨時清楚自己的底線。並在商業合作時,保持白紙黑字的習慣。

友誼是看不見的,但契約是看得見的。

用世俗的方式保護自己,是最後的自保手段。


所以在借別人錢之前、或無條件協助他人之前,一定要白紙黑字寫清楚。

人心難測,每個人的生長背景不同,所以要自我小心。


同時我們也可能因為業力濾鏡的關係,

把一件事情「白的看成黑的,黑的看成白的」。

(很常見!錯把提供良藥諍言的好人當壞人,卻把壞人視為親友父母)

這就是宇宙要你去學習體驗的。


凡事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你必須要擁有人生的智慧去覺察真相。

當背叛發生時,你要去看,你有什麼「資源」是別人想要的?

自己有什麼「沒注意到的疏失」,讓人「有機可乘」?

不管是系統內部的問題,還是自己的問題,都要及時改正。

這樣才不會未來再體驗到重複的劇情。


凡事多謹慎觀察,用時間去交朋友。

盡可能只結交善友,不要結交一些對你有意圖的朋友。

尤其是「涉及到利益」的事情,要特別小心。

有些人在「沒有利害關係」時,可以是朋友。

當有了利害關係,變成競爭對手時,就變成了敵人。


對你有企圖的人,初時並不一定會顯露出來。

你只要去想:

如果人與人之間的來往是有「目的」的,

那這個「目的」是什麼?(可代入讓你覺得疑惑的互動關係)

只要彼此間的能量流「不自然」、怪怪的?

你就可以「把自己假裝是他人」,客觀地詢問這個問題。

A跟B殷勤往來,可能是因為A背後有一個目的。這個目的是?


當然我們都希望結交到善友,但結交善友,需要有因緣跟智慧。

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真誠的交往,

而是背後存有「目的」,那你就要小心了。

莫等到事情發生了,辛苦耕耘的果實被拿走時,才後悔莫及。

_____


改變往往是為了更好的發生。


若你遭遇了背叛的劇情,

請及時止損,並慎選來往的朋友,讓自己重新開始。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若有一天回頭再看,也許你會感謝生命給的禮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