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1日

「關係」停止做一個「照顧者」!

大約是在這陣子,我才徹底明白「照顧自己」的重要性。

因病在家休養的期間,暫時停止工作。專心休息,睡覺,用打字代替說話或出門。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打開土鍋熬粥。食一碗矣,即飽。走路走得很慢,因為氣虛。有時候會腳軟,所以走路要注意腳下。要有覺知。(不然可能會跌倒)

什麼事情都少少的。輕輕的。溫溫和和。講話也是(沒有以前的中氣十足)。

我發現自己過去實在付出太多了。不管是在感情或是工作方面,我都讓自己操勞直至力竭殆盡。所以這次生病,罕得讓我有機會中斷過去的模式,開始慢下來寫作,或是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雖然拉肚子很痛苦,雖然沒有力氣完成工作上的事很痛苦(心裡總是掛念著),但大約是宇宙要我強制休息淨化⋯⋯托病之福,我終於可以睡飽了。這一趟去印度達蘭薩拉,看著尊者的臉,覺得心被溶解般平靜。我知道慈悲並非是任何事物的敵人,但任何事物一觸碰到慈悲,就溶解了。

但是我們經常忘了對自己慈悲。

我總是想要為他人做些什麼,直到我再也沒有力氣為止。然後我才能停下來為自己做些什麼。因為生病,才有機會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優先。

這真的是很不可思議的一件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失衡致此的呢?

我想是某些潛在的模式吧,例如家中長輩不斷付出愛但絲毫不在意自身需求的模式,完全也複製在我的伴侶關係中。我發現我快變成對方的第二個媽。我成為了一個「照顧者」。簡直就像是無法自拔地涉入、複製、貼上一樣⋯⋯而這終於讓我無法再繼續下去。

我創造了這個情境,亦即:「不斷地付出、不斷地失衡。」

直到我終於停下來,恢復單身、回到自己為止,
在那之前,我們可能都沒有機會去面對這個問題點。

究竟:「誰需要你的付出?」
「有你的付出,對方會比較快樂嗎?」
「你付出的時候,你快樂嗎?」⋯⋯「還是只是『不得不』的選項?」
「這些付出,滋養了誰?」⋯⋯「還是只是為對方帶來壓力?對自己也沒有好處?」
「這些付出,是輕鬆自在的嗎?」
「對方有認真看待你的付出嗎?「他/她珍惜嗎?」
「如果他/她並不珍惜你的給予,那又為何要這麼做?」
「你們關係中的『付出』與『接受』對等嗎?」



我需要時間來思考「我怎麼了?」
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我們習慣不斷給予、不斷付出、覺得事情總是不夠好

接下來,當我們給予的時候,我們期望得到平衡,於是我們向對方索討。如果你付出愛,你就希望對方也給你愛。如果你付出時間,你就希望對方也給你時間。如果你在等待或忍耐,你就希望對方也理所當然應該等你、忍讓你⋯⋯

終究這一切的「理所當然」,到底讓任何人快樂了嗎?亦或者是痛苦呢?

然而我們的家人朋友可能沒有機會思考這些點,他/她們只是習慣一昧地付出、失衡、在付出時質疑為何別人不接受這份愛?

這真的是愛嗎?

在種種的疑問當中,我發現,成為一個長期的「照顧者」,很可能會讓「被照顧者」無法長出他自己的力量,更加無法學習承擔他該負的責任⋯⋯只因為這一切需要動腦出力的繁雜事情,都已經有人幫忙打點好了。

「被照顧者」很可能被剝奪了「好好照顧自己」的權力,變成仰賴他人的存在,成為「慣性的失能」。這是一種幼兒狀態。只有在幼兒時期,我們會需要別人的照顧,而且完全仰賴別人的照顧。當我們長大,我們就需要獨自去面對這個社會,培養面對危險的勇氣,發展自己個人的力量。

所以是什麼讓我們無法長出自己的力量?

再怎麼艱難的時期,人們都可以面對。但是當一個人決定要放棄自己謀生的能力或存活的能力時,或把自己當作幼兒需要他人照顧時,那意味著他同時也放棄了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_擁有個人力量的能力。

所以其實並非是一個人沒有力量,而是他選擇放棄自己的力量。

在關係裡,當我落入了成為「照顧者」的陷阱之中,我也逐漸失去了力量。

「被照顧者」,當然也失去了力量。

當關係中的兩個人都逐漸失去力量的時候,
關係從暫時「互相依存」,而演變成為「破滅」,是絕對可以預期的。

如同抓住彼此的蝴蝶,雙雙旋轉,失速下墜。

當我承受了這樣的果時,我決定要有所改變。



一段關係,即使有愛,若沒有互相尊重,沒有敬意,那就註定是會瓦解的。
有愛但是卻互相消耗,雖然也是種學習,但絕對不是平衡的愛。

當關係裡面有愛,同時也存在敬意的時候,才會是一個和諧的關係。





我現在能夠理解,有些人並不是你去幫他他就會站起來,而是他根本不想自己站起來。有些人則如同我一樣,不斷的付出,習慣成為「關係中的照顧者」。但結果並沒有比較好。你心力交瘁,但對方也沒有比較珍惜,甚至是完全看不見。

好,這真的不是對方的問題,而是你自己的問題。
一定是因為你看不見自己需要修正的某些特點,才會讓事情演變至今。



那麼,我們究竟可以怎麼做呢?

第一步:
「照顧好你自己,就是讓別人有機會照顧他自己。」

如果在關係中,對方是個失能幼兒,而你是他的保姆(亦或者對方還有母親當保姆)的話,停止再涉入這場劇碼,讓對方可以正常長大。請想清楚,你沒有欠對方任何東西,你不需要供養他。而且重點是他可能也不珍惜⋯⋯那你幹嘛要這樣做賤自己?

有些人會認為,在「大男人與小女人、或大女人與小男人」的劇情發展模式中,大的那一方把對方當作寵物/幼兒/小孩般寵愛是非常喜悅的事情,但這事實上只會讓對方無法長出自己的力量,最後受害的,一定是你自己。

如果你下意識地無法停止對對方的寵愛、溺愛、幫對方做盡一切事而認為「這就是愛」的話⋯⋯建議你要去詢問自己的「內在小孩」怎麼了。你內在一定有個破洞,要靠「對外找個目標付出」來彌補。



第二步:
「即日起,停止你「習慣的過度付出」。」

這並不是一種懲罰手段(用威脅的方式企圖讓對方改變,並不是好的辦法。而且根本沒有用),而是只單純將注意力回到你自身身上,不再注意他人怎麼了,如此對方就會自然「走上正軌」。

當你明確劃清界線,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時,對方也會突然意識到你「不是無條件的給予」,進而也會給予自己能給予的部分、或者清楚自己該做什麼。


不再成為一個「讓人予取予求」者,這意謂我們願意正視自己的價值。
唯有開始照顧自己、認清自己的價值,對方才會重視你,才會珍惜你的付出。

在關係中,所有的互動都不應該是「理所當然」的。

「理所當然」的心態只會讓關係耗竭。
(不管是你跟你自己的關係、抑或你的伴侶關係。)

請多多投資在自己的身上,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讓自己心滿意足地前進,自然就會「花開蝶至」。






以上幾帖藥,以親身的經驗,分享給各位。

祝福


                            阿尼

2 則留言:

  1. 非常感謝您的分享,這和我最近的經歷很像,
    我也是在關係中對對方無盡的付出,卻沒有得到自己以為應該有的回饋或珍惜,我想您說得很對,這可能不是對方真的需要的,從現在開始我要學習重視自己的感覺與需求。原來最終所有的一切都要回到自己身上。
    祝福您!

    回覆刪除
  2. 謝謝阿尼,這正是我與母親的關係,這也是我需要學習放手讓她長大,自從她退休後就開始放棄力量過生活,我們家人們都變成了"照顧者",妳說的對,如果她不願站起來,我們怎麼幫都無濟於事,付出與給予需要平衡,謝謝妳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