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

我們的一生就是一場儀式。(關於黑麋鹿)

黑麋鹿,美洲蘇族人
當我開始瀏覽北美印地安人的歷史,蘇族(Sioux)聖人「黑麋鹿」Black Elk的資料,就神奇地出現在兩本關於佛教的書上。我想起之前曾在網路下載過他的圖片,可能是因為這樣而產生連結吧!以下是知名藏傳佛教比丘尼「佩瑪˙丘卓」所著「不逃避的智慧」中,提及「黑麋鹿」的部份:

你們永遠站在聖圈的中央
「你們有些人也許讀過一本書叫做『黑麋鹿如是說』。這本書裡有一位年老的平地印地安人,道出了他在九歲時得到的一個啟示。那時他病得很厲害,身邊的人都以為他死了。他昏迷了一個多禮拜,在這段期間有股無形的力量告訴他說,他的族人過去所擁有的神聖生活快要消失了。這股無形的力量同時教導他如何拯救這種情況。他被帶到達科塔州黑丘林區的哈內峰頂,當地的原住民都視其為世界的中心點。他被帶到哈內峰時產生了這段啟示。

黑麋鹿說他發現每個角落都是世界的中心點,基本上不論你站在哪裡,那個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點。你永遠站在聖圈的中央。

...(中略)

在你的餘生裡不論走到何處,這個聖圈永遠都環繞在你周圍,你永遠站在宇宙的中心點。每一個來到你面前的人都進入了這個聖圈,而且絕非意外。進入這聖圈的人事物都是來教導你的。」-佩瑪˙丘卓「不逃避的智慧」




印地安人
我們的一生就是一場儀式
原住民一向很了解季節變化、日出日落及大地的變動,他們總有許多儀式可以慶祝這些現象。藉由這些儀式我們就不會忽略眾生的一體性,也不會忽略成年禮或曼妙舞蹈般的節慶。老一輩的人都知道該怎麼進行這些儀式,他們把這些儀式傳遞下來,便是所謂的傳承。

黑麋鹿是1880年左右蘇族(Sioux)的聖人,那個時代,他的族人已經失去了傳統精神,曾經帶給他們深刻連結感的生活方式快要被摧毀了,不過幸好還有一些傳統被保存了下來。當他九歲的時候,得到了一個如何拯救族人的啟示,啟示裡有四匹馬從四個不同的方位奔馳而來。其中一個方向來的馬是白色的,另一個方向的馬是紅褐色的,還有一匹馬的顏色像鹿皮,最後一匹則是黑色的。此外還有一些少女攜帶著聖物,老祖父唱著寓言詩歌,伴隨著馬匹而來。每一個方向都有一種儀式上的象徵性。

他並沒有把他的啟示告訴任何人,因為他認為沒人會相信他,但是當他長到十七歲的時侯,開始覺得自己有點不對勁,就把這件事告訴了族裡的巫師,而巫師立刻了解事情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必須馬上立刻採取行動。」巫師說道。他們完全按照那個啟示在身上畫了彩繪,完成了啟示裡所指示的一切。

他二十歲的時候,昔日的一切已經徹底瓦解,他和一些族人流落到野牛比爾的西部秀場中討生活。他們被一艘救火船載到倫敦做巡迴演出,身上穿的全是印第安的傳統服飾,頭髮也都紮成了辮子。有一天晚上維多利亞女皇前來看秀。你應該不會認為黑麋鹿-這個誕生於1866年的蘇族印地安人,與維多利亞女皇有任何共通之處吧。那天晚上沒有其他人來看秀,只有乘坐閃亮馬車在侍從簇擁之下翩然而至的維多利亞女皇。

表演結束之後,女皇站起身來用她柔嫩的小手向所有的印地安人致意。黑麋鹿真的很喜歡這位女皇。女皇向他們鞠躬致意,他們都對她的舉止印象深刻,族裡的女人開始發出歡呼聲,男人則以高聲喊叫回敬女皇。黑麋鹿把女皇形容成「英國的老祖母」,她看起來是那麼的莊嚴大方,「她個子很小,而且很胖,但是對我們的態度十分友善。」
印地安人
一個月之後,女皇邀請他們參加她即位二十五週年的慶祝大會。黑麋鹿說,當他和其他的印第安族人進入那棟巨大的建築物時,每一個在場的人都高喊著「二十五週年!二十五週年!」但他並不知道這句英語是什麼意思,他只能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第一個來到會場的是乘著金色馬車的維多利亞女皇,女皇和馬匹都裝飾得金光閃閃。接著是幾匹黑馬拉著黑馬車,裡面坐的是皇孫,而灰馬拉的黑馬車裡坐的則是女皇的親戚。

黑麋鹿仔細地描述了所有的馬車和馬匹,還有那些身穿華服的貴賓騎著綴有羽毛的黑馬。這整個儀式對這些印地安人意義重大,黑麋鹿說,在那次慶典之前,他覺得自己就像一個沒有任何願景的人,但那個華麗的儀式讓他跟自己的內心有了再度的連結。當女皇的金色馬車經過這些印地安人時,她要馬車停下來,並站起身來向這些人致敬,他們則把手中的東西全都拋到半空中,開心地高呼,還為這位英國的老祖母唱了一首歌。

英國女皇或蘇族印地安人都有他們自己的儀式。儀式似乎能轉化時空。總之,我認為儀式與輪迴的哀傷與痛苦以及大日如來的力量與洞見有關,兩者都必須安置於心中。我們的一生就是一場儀式。

我們可以在日出日落時暫停下來;我們可以聆聽風聲;我們可以留意外面是在下雨、下雪、下冰雹,還是平靜無事。我們可以重新連結外在的氣候,也就是我們自己,而我們會發現箇中的哀傷。哀傷越是沈重,心量就越浩瀚無邊。我們不要再認為事情順利就代表修行很好,事情不順就是修行很糟。如果能江這一切安置於心中,我們就會泡出一杯上好的茶來。」

-佩瑪˙丘卓「不逃避的智慧」

*本文第二、三張圖片摘自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