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7日

「關係」直接之國與迴旋之國的對話


最近處理了幾段感情諮詢,均具有驚人的相似性。因此寫了這篇文章。

我覺得每個人的背景都是非常不同的,每個人的行為用比喻來說的話,有些人活在名為「直接之國」的國度裡,但也有些人活在隱密的「迴旋之國」中,兩國的國民要能夠好好相處,需要的是對彼此「習性」的了解,與體諒寬容。

對於有些沒有安全感的人,或者習慣把話放在心裡的人,「直接之國」的國民是無法理解的。因為對直接之國的人來說,遇到什麼問題就應該拿出來討論,把話直接說清楚,我愛你就是愛你,不要就是不要。沒有什麼灰色地帶。(直接之國的國民很清楚自己的喜好)




但對「迴旋之國」的人來說,他們做事習慣「先踩煞車」,把要說的話先放在心裡,旋繞幾回,忖度思量,徹底考慮清楚才會說出口。這是為了避免風險,也是為了避免衝突的可能。雖然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但對他們來說,這是在「避免以後的麻煩」。

因為他們內心的狀態,一旦「錨定能量」就會「投入很深」,因此他們若非必要,不輕易做決定。一旦做出決定,就很難回頭。所以對他們來說,前面這個鋪陳的迴繞過程是必要的,也是一種思維醞釀。



直接之國的人有時會無法理解這種拐彎抹角的行為(謎之音:啊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啊!想太多了吧),因為直接之國的人民,腸子一根通到底,習慣心肝袒露。但其實如果可以停下來,先想想為何對方要這麼做?「借位思考」模擬「迴旋之國」國民的立場、角度,就不難理解對方當前的狀態。



「迴旋之國」的國民總是考慮甚多,天生個性謹慎。像這樣的人做事會考慮細節,會把所有的事情都先想過一遍兩遍三遍才做決定,這種態度若放在正確的位置,就能使計畫產生精準的結果、高品質的成效。

「直接之國」的人,優點就是開創性很強,執行力高,而且做事有衝勁,立場清楚明確。但做事時難免有點粗枝大葉,或者沒有考慮細節。仔細來看,雙方其實是一種互補效應,A有的B沒有,B沒有的A有。


在感情上,「迴旋之國」的國民,有些之前曾經受過傷,所以選擇更加謹慎小心,不輕易袒露自己的內心。「直接之國」的人,要不從小就直來直往,跌倒了就爬起來,總是跟自己一樣直接的人在一塊;要不就是個幸運兒,在被愛圍繞的環境長大。所以很難理解這種情形。

給「直接之國」人民的建議是,面對沒有安全感的人,需要更有耐心。要培養內心的安定度與穩定度。要成為一個自己腳步穩健的人,可以帶給自己安全感,擁有穩健的物質基礎,未來的道路也很明確。如果你的伴侶是迴旋之國的國民,請給他們更多時間與陪伴,只要讓他們知道「你一直都在」就好。


這時候可能有人會質疑:「那萬一我被利用了(被當工具人)怎麼辦?」、「萬一迴旋之國的人總是陷在自己的狀態裡不願改變呢?」

嗯,我們要知道,關係是建立在「你情我願」的基礎上,所以你並不需要壓抑自己。你隨時可以選擇走或留。但問題是,你走到哪裡可能都還是會遇到這樣的人。甚至是兩個直接之國的人在一起,也會有直接的等級之分。

會被對方吸引,一定是因為對方身上有你想要的特質;或是你尚未發現、尚未整合的,一部分自己的內在面向。



如果你沒有打算透過關係互動,而修正自己的行為模式,那這段關係勢必是前途堪慮的。因為你「拒絕學習」嘛。同時關係也必然會有「磨合期」,如果我們都不願意磨合,都要對方來配合自己,那戲要怎麼演下去呢?這又不是獨角戲,而是兩個人一起擔綱演出的戲啊。

除非你找到一個「天生完美」的伴侶,都不用磨合就直接可以進入「關係圓滿」的狀態,雙方很有默契,彼此友愛和諧美好⋯⋯但我們都知道,若自己還沒有成長完熟,就算遇到這樣的人,我們也不一定就會有好結局。因為就算對方再怎麼樣完美,若我們內心有傷,我們還是會在關係裡(透過事件)不斷碰觸到自己的創傷。還是會有疼痛、摩擦⋯⋯



所以,究竟層面,每個人都是需要透過「關係」來學習成長的。

如果你不改變,誰要改變呢?如果對方受的傷比你多,那麼是否你可以更有耐心呢?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進入一段輕鬆(被捧著)的關係,但那真的是你想要的嗎?如果是,你就會是在那段關係裡,不會在現在這段關係裡。

眼前這段關係,必然是有你想要的禮物。

(以上是對直接之國國民的呼籲)


______



直接之國的國民啊!勇往直前的時候,請將注意力專注在自己身上,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吧!熠熠發亮的你,必然會吸引想跟你一起同行的人。

若你的伴侶是迴旋之國的國民,請多點耐心包容,只要給他們時間釐清自己即可,你儘管做自己的事,無須太多關注,就讓時間證明一切吧!


迴旋之國的國民啊!請看看那個為你披荊斬棘之人,他雖然不見得能理解你的創傷,但他願意陪伴你走過生命的重要時刻。他嘗試耐心包容等待,這是他過去從未有過的經驗。所以你要學習清楚表達自己,珍惜這樣的陪伴,然後堅定地一起往前走去。


最後,

致兩國國民:

「在真心面前,我們都是一樣的人。」




阿尼 筆






*本文圖片均摘自這裡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