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人是完全接受你的,在他們面前,你可以做你自己,同時你也接受他們的樣子。這是極其幸福美好的。
當我要修法時,他們就去翻箱倒櫃找供品餅乾,或者知道我不吃祭拜過的食物(因為體質關係吃了會不舒服)而特別另外給我一份沒有拜過的。從這些生活微小的層面,我感受到愛。
晚上睡前或晨起,我會聽某個人送我的歌曲,或當初剛認識時腦海浮現的歌曲,重新回憶那些魔幻且不可思議的時刻,覺得非常愉快。覺得享受。
這世界為什麼發明了音樂呢?音樂是這麼美好的事物(嘆)。也許有些星球沒有音樂吧?希望他們也可以過來地球聽歌。大家可以一起愉快地坐著,聽演唱會,一起喝采。
如果有一個人完全接受你的存在,你的樣貌與本質,那麼光是這點,就會帶來極大的療癒。
就像植物獲得了很好的澆花、陽光跟水份,作為一株植物,它被全然接受。你身為園丁,知道她會開什麼樣子的花,你也不會拿她跟別的花比較。因為每種植物,都是全然不同的。
_____
2.
我跟一些人來往的時候,發現對方其實並不能完全接受我。這通常也代表了對方的議題。
比方說對外貌的執著、對金錢物質、對角色身份職業的主觀認定等等。
當身為朋友,也許我們不會對朋友有那麼多預設與要求,但當擇偶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有一些基礎條件。對方應該怎樣怎樣、要有這些那些東西等等⋯⋯
擇偶時,我們很容易會預設條件。
設立這些門檻,似乎是為了保護自己(比方說女方希望男方高富帥等等),同時也可能是出自於自身的興趣與嗜好,希望對方可能很會運動、有很多肌肉,會練瑜伽,或是很有錢、品味很好、個性樂觀隨和等等。
設立這些條件並沒有不好,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這本來就是一個成熟獨立的個體,需要自我了解的部分。
但我建議,何不同時拿這些條件,好好檢視反觀自己呢?
1.想一想,自身也具備這些條件嗎?
2.如果你已具備這些條件,那你還需要「對方也具備這些條件嗎」?
如果你非常懂花藝,那麼你會希望對方跟你一樣愛花懂花嗎?還是都可以?他可以有其他專長?
我想講到這裡,各位可能已經明白我的意思了。
你會的,對方不一定要會啊!如果對方會你不會的,那不是很好嗎?生活可以有很多樂趣。
如果你會的,對方也會。這樣可以一起討論,那也不錯。
但這樣去許願擇偶條件,很可能也會「限縮對象範圍」,不是嗎?
如果你上班已經在教瑜珈,下班還要跟男友討論瑜伽,這樣會不會太多了?XD
以上是我的省思。
_______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