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日

這是一個注意力的世界

看完巫士唐望的書,剛好有機會跟光的課程學生們分享這個觀念:「這是一個由注意力構成的世界」

注意力是一種能量,當你對某件事投注越多的注意力,你就給予這件事越多的能量。同理,如果你一直對某個人投以關注,一直觀察對方在幹嘛、說了什麼,那某種層面來說,你就是在把能量給這個人。(有一些人會對老師或伴侶有這樣的傾向)

   注意力(給予能量)
你→→→→→→→→→→→→外在的人事物

我們從出生到現在,都活在一個由注意力構成的世界裡。從小到大,我們每天都把注意力放在外在世界發生了什麼、誰說了什麼話、誰喜歡或不喜歡我們...等等的事情上,沒有大人教導孩子要把注意力轉向內在,轉向心裡。幾乎沒人知道有這個選項。

當人們出了社會,他面對的是一個時時刻刻在捕捉他注意力的社會,電視媒體、報章雜誌、政客的言行舉止..它們的目的都在捕捉人的目光焦點~稍有不察,他就付出了金錢(如購買廣告產品)或信任(相信某種政治傾向),這些都是給予對方能量的行為。

[廣告的本質就是在獵捕人們的注意力]
廣告只要吸引越多人的注意力和關注,這個廣告就越成功。如果有成千上百萬的人瀏覽過這個產品的影片,這就會變成話題,然後人們對這產品的購買率就越高。廣告商達成了他的目標,他成功地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

獵捕注意力,就是廣告商在做的事。

當大家都在討論某種新款手機,於是你買了,人們就會說:「哇!你也有那款手機耶~好好唷!」於是你感到很得意,這才是你要的(手機並不是重點)-你想要得到別人的注意力!


[孩子的情況]
幾乎每個人都很想得到別人的注意力,即使是再小的孩子也一樣。我教的幼稚園大班中班學生,有些孩子為了經常得到大人的注意力,甚至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正面一點的方式會說「老師你看我畫的這個很棒吧!」尋求肯定與認同;負面一點的方式,就是用哭的,或跟同學產生糾紛,或做出各種動作,引起老師的注意力。

這樣的孩子,可能本身長期受到忽視,缺乏足夠的愛與關懷。也可能他是一個受盡寵愛的小孩,習慣家人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他身上。如果大人眼中不是只有他,那他就感覺失落、被忽視。

這並不讓人意外,因為很多成年人也在做一樣的事!只是換個方式而已。

[用各種方式獵捕注意力]
例如用身體(性關係)吸引他人,用外型吸引他人,用華麗的穿著打扮吸引他人,用金錢權勢地位吸引他人,用批評與攻擊的行為吸引他人,用甜美的話語吸引他人,用知識和資訊吸引他人,用八卦流言吸引他人,威脅要自殺來吸引他人等等...

為了得到認同與肯定,手上有的資源/條件(不管表面上這些條件看起來是優勢還是劣勢),都變成了「餌食」,用以吸引對方的注意力(能量)。

如果你的現實生活中,有讓你討厭的人、或者不斷批評攻擊你的人,你可以這樣想:「他這樣做,不過是想吸引我的注意力而已。」

不要給予對方能量,而要把能量的焦點拉回自己心裡,去尋找和思索這個情況背後隱藏的祝福。當你越注意外在事件,你就越擴大那個事件對你的影響。不要投入或附和肥皂劇情,除非你想要變成其中的主角。

當你想著:「他這樣做,不過是想吸引我的注意力而已。」你就會發現,你的憤怒消失了。你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對方的言行就不再對你造成影響。你不再執著在這個現象上,對他的看法也變得中性-「他並不是一個很糟糕的人,他只是想得到別人的關注而已,我自己有時不也是這樣嗎?」

當你能理解這點,他就不再對你造成困擾,你也會擁有更多的同理心,更多的平靜。


[如何面對一個持續想要人關注的孩子]
回頭來談談孩子,如果一個孩子持續不斷做出令人頭痛的行為,我發現,那通常是為了引人注意。他其實沒有問題,只是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他內在的某些東西-可能是無法消化的情緒或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如果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願意給這個孩子全部的關注與愛,通常情況就會改善很多。

如果這個人又願意協助這孩子去探索內心,引導他去自主思考,日後孩子原本的行為可能會完全消失。因為他已經學會如何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隨外境波動。

[選擇將注意力放在正向美好的那一面]
要明智的選擇,把你的注意力(能量)放在「會為你帶來更多助益」的方向。

當你看到某個分屍案的新聞,這讓你很不舒服,而且天天媒體都在報導到底兇嫌是如何殘忍,案情又有如何的進展云云,你可以選擇將你的注意力移到有某個人非常孝順,不惜週週搭飛機去關懷他的祖母這種新聞。或抑或是,把電視機關掉,做一些會讓你心情正面愉快的事。

不關心某些新聞,並不是說我們會因此變成一個「對社會現象冷漠麻木、活在自己夢幻世界裡」的人,而是「選擇」去關心那些「真正會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和平與愛」的事情。這會帶給我們想要的美好願景更多的能量,而減弱正在上演的肥皂劇情。

越少人看某一齣電視劇,當然這齣電視劇就會越快下架。

這是一種自由的選擇,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