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7日

用功與比較-獻給所有的非主流族群、同志、與靛藍小孩。

一個朋友跟我說,她在逃避考某專業領域的執照(這理應是她畢業後就該去考的),已經逃了幾年。我說沒關係啊,想什麼時候考再準備就好。接著我們聊到她之前去上的一些專業課程。我丟了一個「上過這類課程的學員」寫的部落格給她看。這個學員把自己練習的日記PO到網路上。我純粹只是想與她分享裡面的一張圖片。

朋友看完之後,嘆了口氣跟我說:「大家都好用功喔,你看他這麼認真在練習那些方法。我覺得自己好混。真不應該。」

突然間我生氣了。因為我知道這個朋友的狀況。

她是一個不適合體制的人,她本質上就不適合。她曾試圖把自己放進體制內(學校/企業)去運作,她嘗試去當一個收入豐足地位安穩的老師、她嘗試去當一個大企業裡面的小螺絲釘,當一個中產階級小職員。但她工作得並不快樂。

於是她又從體制內出走。她想做的事情並不符合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她的本質也不是主流社喜歡的那種甜美乖順。核心關鍵在於,「她跟那些人根本就不是同一掛的!」

我比誰都能明白她的價值。我真正看到她的價值和才華。但是在這個時候,唯有她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而且就像我過去一樣,即使明知道自己和大部分的人群格格不入,卻還是想要勉強自己「變得跟他們一樣」。那真的是一趟痛苦的歷程,就像醜小鴨與天鵝的故事,不知道自己是一隻天鵝,卻希望自己可以跟鴨群一樣。但那是永遠無法滿足的期待。

於是我生氣了。我認真的跟她說:

「永遠不要拿自己來跟別人做比較。

因為每個人都不是一樣的個體,比較是沒有意義的。」

妳說有人很用功,可是妳說這話的同時,我知道妳在批判自己。首先,用功這件事不是「應該的」!也許「用功」被東方社會歌頌成一種美德,但是「不用功不見得就代表你很糟糕你錯了你應該怎樣怎樣」......用不用功是「個人的選擇」。說不定你是一個不需要透過這種方式,就可以得到你想要得到的東西的某種人。

這個社會普遍認為「要勤勞努力才會有收穫」,但是不可否認地,也有那種天生不太唸書就可以上好學校的人。的確如果你勤奮努力,不管你是哪種人都會得到收穫,但並不是你努力多少收穫就會有多少!你是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用對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人要適才適用,如果你知道自己是哪種人,就不用勉強自己去成為另一種人、用另一種不適合你的方法過生活。那只會讓你徒增痛苦。

有人喜歡吃蘋果,有人喜歡吃香蕉,今天科學家研究指出吃蘋果有很多好處,於是整個社會開始鼓勵小孩吃蘋果,喜歡吃香蕉的小孩就會被投以異樣眼光或是勸阻,但是有必要這樣子嗎?

我對妳的言語反應很激烈,是因為我也曾經像妳這樣把「認為自己不用功」的罪惡感放在身上好久好久~可是這是沒有意義的!我們花很多時間去讓自己變得符合社會主流價值、符合體制,想要變得跟大家一樣,到最後我們幾乎無法呼吸,成為自己都不能同意的人,於是再花費更多時間把這些束縛一一解開!然後才去認識自己到底是怎樣特質的人。

因此,「你為什麼會想要跟那些人一樣呢?」明明我們就不是他們那種人(符合社會體制)。可是我們不見得就比他們糟!他們也不一定就會成功,或是比我們更有價值。

我大學時期唸美術,正確來說是藝術。這是個培養藝術家的科系。可是藝術家對這個社會的用途在哪?好像都是些錦上添花、可有可無的事情。所以成為藝術家的第一步,必須要有比別人更強大的自信。因為這個身份一定會遇到很多人的批判,也會時常陷入現實的無力感。

當用手勞動的人們(如鋪路工人、麵包師傅)被歌頌是很棒、很高貴的勞動精神時,藝術家通常無話可說。因為看起來就不事生產的樣子。絕大部分的藝術家有生產什麼是可以被拿來跟勞動群眾相提並論的嗎?

可是!儘管如此,一定有什麼事情是其他身分職業的人無法做出來的。而藝術家可以。那就是為什麼幾千年來,社會上還是存在著藝術家這個族群的原因。

身為一個同志,如果我在乎別人的眼光、不敢做我自己,那我還活得下去嗎?
身為一個同志,如果我勉強自己偽裝成異性戀,嘗試去過異性戀主流社會價值觀的生活,痛苦的是誰?是我。而且最後一定紙包不住火。到頭來,我非常有可能因為對自己的不接納,而傷害了別人。 

所以永遠永遠不要拿自己來跟別人比較,因為別人不一定能明白你的價值在哪。你也不可能成為第二個誰,你只能成為你自己。

如果你知道你跟周遭人們很不一樣,你一定要接受你自己,而且不要把自己拿來跟別人比較。如果你不接受你自己跟別人的不同,那有誰能接受你呢?

你要理直氣壯的成為你自己,接受你本然的樣子。
沒有人可以代替你過你的人生。


阿尼  2010.11.7
[僅把此文獻給所有的同志族群LGBT/性少數、靛藍小孩(Indigo child)、所有的非主流族群~]轉載請告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