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預定要在某個年紀進入傳統宗教體制學習,但當我發現,這個宗教體制可能並不適合我時,我問自己,為什麼我要這麼做?我向內問自己,得到的答案是:「這是前世的業緣所致」
很好,由是如此,當下我的心轉,念就轉。
念轉,業力軌跡就脫勾。
那現在我還要這麼做嗎?
____
我逐漸看到傳統宗教路徑的局限性。
比方說當你來到某種階段,必須攝受有錢的功德主,跟功德主吃飯,獲得更多錢來蓋中心或進行計畫。在我的眼中看來這是一種被迫貼近世俗的犧牲,美其名是為了增進功德主的福德資糧,大家一起共成佛道,實際上就是缺錢,需要功德主的錢來完成心目中的某個計畫。
(因為出家人按照戒律無法擁有自己的錢,有的只是拿來完成某個計畫的法財。)
而這些計畫,例如蓋中心,蓋佛學院,容納更多的僧眾,養更多人,是為了弘揚佛法,同時也是在培育佛教人才。向少數人(出家眾)傳遞靈性知識,然後再由出家眾傳遞靈性知識給普羅大眾。大眾再供養出家眾。形成一個循環。
我在想的是,一定非得這樣做不可嗎?
可以以在家眾身份獲得靈性知識嗎?可以以在家眾身份成立團體嗎?可以不用跟功德主吃飯來募款嗎?可以在傳遞靈性知識的同時來獲取足夠的報酬嗎?(財務獨立)
可以。
而且我的目標,也正是廣大的在家眾們。
應該說,我覺得各行各業的人不用放棄他們原本的工作,而是帶著他們獲取的靈性知識,在他們的日常生活裡繼續、深入地修行。出家不是一條必然的路,出家不一定適合每個人。而且,「出家生活也不代表就是在修行」。
我們對修行的看法過於狹隘,讓我們誤以為只要披上僧袍或是法衣,就是表示在全心全意修行。事實上你披上了袍子你可能還是在擔心柴米油鹽之類的事情,跟你沒有這件袍子的時候是一樣的。
一個真正的修持者,是不管有沒有這件袍子,有沒有受洗或剃頭,
都是一個勇於面對自己的戰士。
當他進入到某個體制裡面時,如果變得安逸,或是變得用另一個方式去轉移注意力,試圖用比較美好光明的方式包裝欲望(有所求),那我覺得這個體制只是某種東西的溫床,是邱陽創巴說的修道上的唯物主義。
也就是說,當你想要專注在靈性修持的時候,你卻用非常物質的方式去複製靈性。
____
從我對自己的挖掘過程中,我發現有時候人表面上想要做出利他的行動,事實上只是滿足自己的心願。(這件事很難說,因為大多數時候都是這樣的。)
我看到自己的這些狀態。我發現我並不需要用「推廣上師的事業」作為我的藉口,來做我自己想要的事。這樣我也只是在利用上師而已。真正我想做的事,我自己去做就好了,不用用美妙的名目來包裝它。上師也不一定想要這樣。
太多時候我們可能都會習慣拉一個安全的角色來為自己背書,想要藉此達成自己的目的。上師們可能成為了某種無辜的受害者。(雖然以他們的高度,應該不大在意這種事)
有時候我看見,人變成一個機器,變成為某種理想主義服務的機器,而忽略了照顧自己的時候。我發覺,一切都要從照顧自己開始。我覺得人不能因為某種崇高的精神目的,而就忽略了現實面的狀態。
____
然後,我想只要挖掘自己的內裡越深,
就會自動聚集、吸引並顯化你想要的。
不費吹灰之力,這些資源就自然來到。
同時,你也不需要做任何表面上的事。
不用應酬。
____
我希望我分享的知識與經驗,是可以讓更多人在他們選擇的領域裡,發光發熱。帶著更多深度去實踐他們的目標,同時,活得更好,活得光彩。勇於面對自己的每個當下,誠實以對。
____
但有時候我也隨喜傳統宗教領域的修行人,因為我覺得我們本質上在做一樣的事。
攝受有錢的學生,或是用修持來顯化想要的事物。
哈哈!
我深深覺得
當我有一天可以脫離這些事情,我應該就成佛了吧。
(天啊我寫這篇文章真的可以嗎?)
看到最後一句噗哧笑出來(搭配你一貫的語氣,真是有趣,哈哈)!
回覆刪除話說最近的文章多少對應到我正在思考的事…
我真心認同你所說、所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