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2日

「不願意改變」

大聖寺不動明王。

【不願意改變】

最近發生一些事讓我覺得,目前台灣的「租屋現況」跟「社會現況」就是,即便年輕人&心理狀態健康的正常人想要改變,比方說「把舊的毀損物修好」、「讓整個空間換然一新」、「去除舊的/不正當的習慣」⋯⋯也會有許多人(特別是老人)抱持著「不願意改變」,「眼不見為淨」、「得過且過」的態度,覺得「事不關己就無所謂」。

但是就算真的事情跟你有關,影響到你家,可能也還是無所謂的態度。(完全溫水煮青蛙)

比方說頂樓漏水了,最上面的住戶很傷腦筋,跟鄰居們商討屋頂維修,下面的住戶卻覺得「無所謂,反正沒有漏到我家」所以拒絕維修。比方說整棟樓的電鈴壞了,大部份的住戶都覺得無所謂,不用修也沒關係,反正帶鑰匙或打電話就好了。但如果有訪客呢?有意願維修的少數住戶只好自己出錢拉新的電鈴。

總之只要牽涉到「公共」的事務,很多人都不願意多出一份心力,覺得「只要不影響到我就好」。如果要他一起出錢做維修、讓整體狀態變好,好像是要切他的肉一樣難受。

這種態度到底是怎麼養成的呢?是鴕鳥心態?自私自利?

我覺得總結一句就是:

「不願意改變」(想待在舊的模式裡,繼續緩慢下墜)
「不願意面對自己」(就算有問題,也裝作沒看到)
「不在乎環境」(只要可以生活就好)
「不在意是否造成別人的困擾」(只要我沒事就好)


這種「無所作為」的鄉愿態度(只要沒事就好、可以過就好、不要太嚴重就好)⋯⋯不僅是租屋,同樣發生在政治與人民身上。只要有人想做一點新的改變,就群起而圍攻之,認為「沒事最好、不要製造新的事端」,從上任到到任期結束都沒有動靜,就覺得成功(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從小到大都是這種感覺啊!)。這既是為什麼台灣很多地方還在原地踏步,有活力的部分都在民間,而且都是要自己想辦法、自己努力。

但國際局勢還是一樣在改變啊!時代的潮流還是在前進啊!並不會因為你不去看它,它就不存在。我們確實應該想點辦法,讓自己持續進展。


如果你遇到一個不願意改變的鄰居、不願意改變的人(或長輩),該怎麼辦才好?

首先就是要「釐清責任」。每個人負起自己應負的責任。要釐清界線,這是誰該負責的,就去負責。不要涉入別人太多,但也不是完全冷漠。自己對自己的空間要完全負責。因為你的家就是你的壇城。你內在的壇城。

但如果有人不願改變,就尊重他,但是也誠實告訴他,這樣的態度可能導致什麼後果?問他願意接受這樣的後果嗎?如果漏水也漏到你家,你覺得怎麼樣?或者,你家電鈴壞掉所以按我家電鈴?抱歉,請自己想辦法。

你喜歡忍受不便的感覺嗎?如果不喜歡,那我們來商討對策,認真地坐下來解決問題。

如果真的沒辦法,才請更高的力量(例如法律、政府、宇宙)來幫忙制衡。

之前我曾經租過一個房子,老公寓的格局通常是左右各一間住戶,門口的鞋櫃會並排,或者有些人可能會日子久了就佔據大部份的空間。有些住戶的鞋,經常會亂放到公共領域的樓梯間地面,比方說沿著樓梯邊緣放置鞋子,或是鞋子滿到樓梯轉角處,讓所有上下樓的人都快踩到的程度,簡直鞋滿為患。但揪竟他們家有沒有這麼多人需要穿這些鞋子呢?還是不願意丟掉舊鞋呢?不得而知。

有一天當我發現鄰居的有雙鞋子根本已經發霉、發黑,並且就堆放在剛走上來的樓梯口處時,我感到一陣噁心。當然他們絕對是不常穿這雙鞋的,否則怎會放到發霉呢?同時鄰居的鞋櫃也已經快要崩頹了,掉皮脫落等等,已經用十幾年了。我當下決定幫鄰居出一半的錢買個新鞋櫃,讓對方有機會把舊鞋丟一丟。同時也當面跟對方說這樣放鞋子,確實有礙觀瞻。

但鞋櫃這件事,也是要挑到大小符合且滿意的才行。所以花了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對方就把鞋子整理整理,包成一包放在門口,表達有意願改變的決心。最後新的鞋櫃來了,組裝完畢送過去後,我還請人幫忙鄰居拆了舊鞋櫃拿去扔掉。因為鄰居年紀大了,恐怕無力自行扔掉體積龐大的舊鞋櫃。

我講了一個合理的價錢(雖然這個價錢遠低於我購買的金額),讓對方覺得滿意可以接受。(一部分是因為因為我們的經濟狀況有差距,一部分是當下直覺反應的金額。)

他們只需要做一點點事,就可以得到一個新鞋櫃。

而我也得到我想要的滿意結果,
就是客人走上來的時候,不會看到噁心且髒亂的鞋。

鞋子就是腳,腳就是動能。這是能量學上面的觀點。

我感謝鄰居願意改變,願意在動能上有所改變。


當然這一切的事情看起來好像是「付出過多」,有朋友質疑「這樣究竟值不值得呢?」會不會也許舊習慣難改,過個幾年也許鄰居又把鞋子亂扔呢?但我選擇相信對方,因為我想對於身處在舊世界環境中的人而言,要改變「舊習性」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我們有資源(可以改變也願意改變)、奧援(新的觀點與信念、支持同樣觀點信念的朋友或同儕),可是他們沒有。

讓我們想一想,如果人們覺得待在舊有模式比較簡單、嘗試新的方式比較困難的話,誰會想要嘗試新方式呢?

所以我覺得「去除阻力」是非常重要的,為改變而去除阻力,讓事情變得簡單容易可以接受,這樣人們評估一下,若覺得改變不會太麻煩、很簡單就可以改變、改變時會得到一種感覺舒服的結果⋯⋯那人們當然會往讓自己感覺舒服的方向前進。

所以我想,適度給予別人一些幫助是可行的。
特別是如果我們有餘裕的話,結個善緣也好。

但如果這個責任不該由我們來負責,
比方說漏水修繕應該由房東來處理,那就不應該由房客去出頭。

結論:

問自己,「我願不願意改變?」
如果願意,就從自己開始,做出改變。

一個人改變、兩個人改變⋯⋯大家就會改變。

這是種群聚效應。當我們認為塑膠袋對環境不好,而且開始有很多人都不用塑膠袋時,這就會被寫入人類集體潛意識的系統。下次你用塑膠袋時就會覺得怪怪的,盡量不想用。而地球環境也會因此點滴受惠。

每個改變都是帶動集體意識向上發展。不要再把責任都丟給政客、鄰居、房東、爸媽、旁邊的人⋯⋯他們如果不改,就你改。每個人如果都願意改,慢慢就會形成一個風氣。

大家有了常識,社會輿論有壓力,再怎麼不願意改變的人也可能見風轉舵,或者迫於局勢而開始鬆動。(當然他也有他的自由,如果他打死都不同意,他也會自己選擇移民或搬家。)


我很感謝我總是遇到願意改變的房東,北中南我都遇到願意信任我的房東、也願意修繕自己房子、維護房子生活品質的人。那表示他們願意在乎自己,願意一起向上,願意持續前進,過更好的生活。我也很樂於為他們保持屋況的潔淨、讓屋子頻率持續提升。我相信這也會帶動整個地區的提升。

有些人認為「光的工作」好像很玄虛,其實一點也不會。

我們就是做有能量的事,持續保持正面的信念,從生活開始,凡事往善的心念出發,這樣就好了。不一定是要做什麼非常高頻的事/儀式。有一天你會發現,其實你光是存在那裡,就能夠為整體族群帶來進展。你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種正向的能量。

若想為整個地區帶入更多光,首先就是好好修持自己,好好生活、認真生活、做你該做的事,清理你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地方⋯⋯這樣就好了。
當你成為一個如實的「光的攜帶者」,你不需要特別做什麼事情,就能夠利益周遭的人。

當你為整個地區帶入更多光,沈重的能量會慢慢化解,那些我們習慣的謊言、習性與不信任感、逐漸就會被慢慢打開。人們覺得輕鬆了,沒有阻力,自然就會渴望也意願改變,因為改變變得比以前簡單了。如果能過一個比以前更好的生活,誰不想要?

大多數人是對現況不滿的,但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改變?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每天都發願從自己的小小改變開始。

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讓大家的生活/環境也變得更好、更圓滿。

願這份正向的力量,改變的力量,遍及十方法界所有的人。
願我們一起向上,一起前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