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邊發生了三起事件,不約而同都是在講「表裡不一」的事情。
某學生A去知名品牌工作。該品牌做得很大,正面報導的新聞很多,但殊不知進去之後雖說表面掛名是設計師,但基本上就像是生產工廠罐頭,沒有什麼創作空間可言。老闆娘的人格面,也跟電視上表現出來的,完全是兩回事。
某朋友B前往一間很有理念的店,該店舖的產品強調在地生產,環境友善,理念正面。店舖雇用B當設計師,老闆表現得豪快大方,希望B盡快完成某件急案,並允諾B隨意開價。因為是試用期,B也基於信任該店的信譽,和過去合作的友誼,就沒有事先詳細談好薪水,只是想盡快完成老闆要求,完成緊急救援的任務。
結果工作一禮拜,得到總薪水只有三千元的荒謬薪資。老闆還大言不慚的說,「因為你是這工作的新手,專業的設計公司一天就做好了。」
市場調查、採樣、修圖、設計等等的工作流程,顯然老闆以為就只是找找圖片和做出一張新圖片這麼簡單而已。口裡稱B為設計師,薪資卻連一般工讀生不如。
而可疑的是,店內的設計師作品,每個人都只有一兩件,似乎沒有長期合作的設計師。以該店舖之名譽、知名度,似乎不太對等。
有趣的是,當我一看到此優秀理念店舖的商品時,突然覺得哪裏怪怪的。怎麼這個產品的「能量」,跟他們所說的天然材料、環保質地⋯⋯完全不相應呢?整間店舖的能量亦甚為怪異,空間暗沈無光,凝滯無生機。如果目標是服務大地,擁有正面的理念熱情、立志為眾人服務⋯⋯怎麼會是這種空間能量磁場????
朋友C前往一間知名網路品牌上班。去之前我就警告C,我見過該公司的負責人,覺得對方的實際能量,跟在網路上宣稱的正面光明不太一致。後來果不其然就驗證了一些事。
朋友D去參加了一個宣傳得甚是厲害的美食活動,照片、美宣、行銷都做得好好的、美輪美奐的。到達現場之後,發現根本是一場烏龍。活動的實際現況,與網路上的美景,完全是兩回事。此外這活動應該是只辦給文青入場的活動,仙氣十足,而食不裹腹。
這年頭,「網路人格」跟「實際人格」是兩回事。
人們慣於偽裝自己以討好別人,如同濃妝,累積得越來越厚。
終有一天等到實際接觸,美好幻想,即告破滅。
太多人在網路上宣稱自己的好,過著種種多麼美好的生活等等⋯⋯但事實上是不是如此呢?
誠如之前某位女性藝術家在instgram上創造的虛擬角色,每天發一張假造的照片與簡短標註,讓大家自行看圖說故事。埋伏鋪梗了許久,再宣告這個角色徹頭徹尾都是假造的,讓許多人的幻想破滅。有些人不願意相信或承認,這從頭到尾是場精心策劃的藝術行動,也有些人選擇坦然接受,並再次反思網路之於人類的意義。「盡信書不如無書」,現在反倒是「盡信網路,不如無網路」。
當一個人透過網路或媒體,獵取到大量的關注與肯定時,這往往如同甜美的毒藥,會讓當事人一飲再飲,無法止渴。從而造作出更大的謊言或是想辦法搏版面,獲得更多的關注。
(這種情況非常容易發生在潛獵者體質的人身上。潛獵者天生就擁有吸引大量能量與吸引目光的能力,但是當他們迷失在這場捕獵遊戲裏,渴求更多能量時,他們會變得無法自拔,並被遊戲所控制。)
我看著近幾年某些崛起的網路品牌,深有此感。
人們販賣商品,如同販賣一場夢。
相信這個夢的人,就與之同墜其中。
造作出夢境的人,恍然不知自己正在造業。
膨脹自己,氣球越吹越大,終有一天,終告破滅
業力之夢,最難醒。
醒來之時,恍若隔世。而又要重新開始。
不如把這個時間,投資在「實踐『純正、真實的初心』」。
而不要把時間,拿來投資謊言。
人們總是不滿足於一點點掌聲。勤於羅織夢境,想紅、想賺錢、想賺更多錢。想成為名人,想要大家都認識你。想得到更多認同。想得到更多人的肯定。
其實這無非是一場遊戲。當捲入其中之後,沈迷是必然的。痛苦也會是必然的。
當初你伸出的鉤子,雖然短時間可以鉤住你想鉤住的,但最終只會讓你變得痛苦。
怎麼說呢,當一個人越沒有辦法面對自己的黑暗,他的內心有很大的衝突與矛盾時,大部分的人會選擇掩蓋隱藏。內心越黑暗,表面就要表現得越光明、越積極。
但是當你內心與實際情況離得越遠時,這個黑暗越是藏不住。
所以我們可以看見名人之死,他們驟然離世,觀眾愕然。
但其內心之孤寂,唯有當事人能知、他周遭親近家人能知。
我衷心認為,如果一個人有辦法面對自己的黑暗,他會活得比較輕鬆、比較舒服自在。
我希望人們不要逃避自己內心的黑暗,應該勇於承認,試著柔軟地接納自己內心的陰影。如此一來,事情就不會演變到最後不可收拾的地步。也不會有所謂「形象破滅」的問題、「表裏不一」的問題。也不用擔心別人是否會發現你的秘密。
人生在世不過短短幾十年,如果每天都花那麼多時間在積極營造形象,為自己抹妝上粉,而這個妝容又終究會破滅瓦解消失⋯⋯那不是很白費嗎?
我真誠地覺得,「表裡如一」是一條最簡單的路。
這條路,表面上看起來有難度,但實際上卻是最容易的。
因為你不需要花心思去「維持」表象,
而只是「你是怎麼樣的人,就是怎麼樣的人。」
情況會變得非常簡單。
做你自己就好。
而我想一些案例,也不外乎是讓我們學習,看一件事不能只看其表象,而是要能夠領會其深意。要認識一個人,不能只看他的外表,而要真正去親近對方,了解他的真實面向。
我想身心靈的學習不外乎是如此,如果你真心想跟一個人學習,應該要能夠多方觀察其言行,並真正見到對方,跟對方有所接觸比較好。而不是只看這個人的網路人格。這個人把自己說得天花亂墜,那是他家的事。可是你可以有自己的判斷。
我蠻驚訝的其實是,這年頭許多人為了做生意其實是蠻不擇手段的。不過終究你種下什麼樣的業因,就會收穫什麼樣的業果。我們只能管好自己,謹慎自己的言行。
此外,「直覺」永遠是你最好的指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