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日

掰掰,Mesa。(一)


其實早在去台東前,就已知道這次台東行的任務是什麼了。但我一直沒告訴台東的友人。直到在公路旁看到洶湧的海浪,便確定這次是要在太麻里完成這個任務。我造訪了卑南族發源地,祭拜並請求祖靈協助我的工作。而很快地我得知要先釋放其中兩顆石頭到海中。

Mesa是祕魯安地斯山系薩滿的行動祭壇,是一個布的包裹,布中放有五顆石頭(代表四個方位及中央石-代表自己/及自身的力量),打開來即為神聖能量的管道。上過這個系統課程的人都會有一個Mesa,並運用它一起工作,一起生活。Mesa是這個傳承的重要工具,攜帶方便。因為我上過這個課程故,我也有Mesa。它陪我去過很多地方,有些見到我的人會好奇的問那是什麼,我就會簡單的解釋一下。

但在去台東前,我突然覺得我不再需要Mesa了。我不再需要任何有形的東西來提醒我我是誰,或提醒維繫我跟它們的連結;我不再需要依賴某物,我不再需要將力量寄託在物品上,或將力量存進物品中。

因為當我那麼做,我並沒有因此而更有力量。
我只是一直把自己的能量「分出去」而已。

重點是我的中央石。我其實不需要把A.某部分的我(從主體中分出的小小客體),從B.(比較大的這個主體)之內分出去,然後灌注能量到A.之中。我不需要這個「分出去」的動作與形式,也不需要一個東西來代表象徵「我」。也許有些人會需要這樣的方式去學習,但我已經到了這個階段的尾聲。

我意識到種種的「分裂」,是為了要回歸完整/一。我們本來就是一,本來就是完整的。

我突然覺得,它對我來說沒有意義了。
如果過去它曾是我眾多浮木之一,現在我已不需要這根浮木。

當我有過上述的心理歷程,我知道是時候行動了。
於是我展開台東之行,回應那個呼喚。
我要釋放、放下過去的舊有模式。

我將過去對種種外在人事物的寄託(本質是「將力量交給外在人事物」),一一回歸到我身上。

當我可以直接召喚地水火風,我就不需要代表地水火風的象徵物。當我可以直接呼喚四方(其實我一直都可以啊/每個人也都可以做到),我就不需要代表四方的石頭。

我知道我正在超越形式。

舉例來說,佛教傳統裡提到,不可讓小動物跨過念珠,這樣會使念珠不淨,必須潔淨。但我將念珠放在包包裡,學員家的貓咪有時就會蹭來蹭去或是跳過去,剛開始我有點煩惱,並將包包置於高處,後來我發現這實在是防不勝防(因為貓到處都能走跳)

當我一邊恐懼後果一邊苦思解決辦法時,我突然領悟到,雖然念珠代表本尊及本尊的壇城,但本尊並不住在念珠裡,就像媽祖也並不住在廟裡一樣呀!廟只是方便你接引到媽祖能量的場所,念珠也只是佛菩薩的象徵罷了。因為尊敬,所以慎重的心去對待念珠我可以理解,但如果因此而受苦,其實只是太看重表象而沒有看見內涵。

佛陀教導人們擺脫恐懼與煩惱的解脫之道,但是人們卻又恐懼觸犯種種規條而不敬,如果是這樣,那修行好像也沒有離恐懼越來越遠!

所以我越來越能領悟「瑜珈」的真實意涵。瑜珈即為轉換自身的觀看角度,超越物質與精神隔閡的幻象,打破一切限制,成為全然自由自在之心。瑜珈不是體位法,瑜珈是「心」的修煉。體位法只是一種方式,但它並非全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