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

不要在你之外尋找完美。

我們非常習慣在他人身上尋找完美。

完美的老師,完美的人格特質,完美的家庭生活,完美的伴侶,完美的偶像歌手,完美的工作,完美的家,完美的身材....

為什麼我們會想要追求完美?
因為人類還記得那種「與神合一」的感覺。

那是完美,沒有分裂,沒有恐懼或對立...全然臣服信任放手合一的經驗。是至善,靈性,充滿愛與和平的體驗。

由於靈魂曾經品嚐過這種沒有恐懼、極為滋養的感覺,所以我們生生世世都在尋求這種感覺的複製品或替代品。

於是人們不斷找尋,找尋如同神一般的完美存在。在愛情裡找尋、在師長身上找尋、在父母身上找尋、在伴侶身上找尋...結果,當我們持續不斷找尋的時候,歷經的卻是一次次的幻滅。

為什麼?因為我們總是很難找到完美的東西。每個看似完美的東西身上都有一點瑕疵。

因為人類的天性是擴大瑕疵加上完美主義近乎苛求,於是人們難以忍受這樣的瑕疵。你尋找完美的上師,女朋友男朋友,完美的父母或家庭,完美的伴侶關係,完美的付出與給予,完美的工作...

結果你發現,事情跟你想像得不一樣。

就像是從遠處朦朧地看,你覺得這東西很完美,近看卻發現上面積了點灰塵,或有著一條小小裂痕,汙漬般。你感到遺憾。於是你再次啟程。你離開這個有瑕疵的東西,前往他處。繼續尋找心目中完美的女神、收藏品、上師、伴侶....

人生就在這不斷向外尋找的過程中,不斷幻滅,期待,幻滅...直到你學會成長。學會知足。學會把目光焦點往內看。

我曾遇過一些因為某些理由而離開宗教團體的人,他們試圖去另一個團體裡尋找心目中的「完美」。最後他發現到處都有組織內的問題,人為問題。於是他變得憤世嫉俗。

我看過一些人尋找「完美的上師」,當他發現上師說了他不想聽的話,他就離開這個上師。或是他內心的渴望沒有被滿足,他想要得到某種東西,但這個上師並沒有給他。於是他就像是一個購買商品的人,繼續前往下一個商場/道場。去尋找他要的東西。或是教義。

我看過一些人想要尋找完美的伴侶或朋友。如果朋友遇到一兩件事不相挺,他就跟該名朋友絕交。如果伴侶做了一些他不喜歡的事,或是身材走樣,關係開始失去新鮮感,他就離去。尋找下一個刺激。

尤有甚者,人離去的時候可能還會惡言相向,充滿比較心。

諸如「某某某比你更好」、「某某某很慈悲」、「我覺得某某派更好」、「某個東西讓我很有感應」、「我之前真是完全走錯路了」、「我之前在那裏簡直是浪費時間」....

我聽過一些這樣的話。

有時候我感到很疑惑。因為,買貨的人的也是你,嫌貨的人也是你。前一天你覺得這東西很好,便大加讚賞;後一天你覺得這東西不合你意,便將之踢到谷底。這真是有趣啊!

終究,做出選擇的不就是你嗎?


當我們試圖在一個上師身上尋找完美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忽略了,他也有他的個性。他是人,有他獨特的人格特質。這人格特質可能無法達到讓人人都喜愛的地步。

當我們試圖在伴侶身上尋找完美的時候,我們應該搞清楚,你是要一個完美的機器人,還是一個會抱怨會讚美,有血有肉的陪伴。

很久以後,我發現人們為何持續向外尋找完美,其實是因為沒有發現眼前一切事物的完美。另一個部分是,人們沒有發現自身存在的完美部分。以致於,我們的注意力都放在向外追尋、我們的注意力,是那麼容易被獵捕。

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好好看著自己過。

你可能對你自己有著很多批評。於是你對外在世界有很多投射。你內在有著陰影,於是你將之投射到外在世界裡。投射到某個人身上。你誤以為他這個人的狀態,就如同你想的那樣。

事實上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可能不是。可能完全跟你想像得不一樣。

一個身陷迷霧中的人無法辨認自己是否在迷霧中。因為他失去了立足點。他失去了與「內在原點」的連結。他失去與自己的連結。他甚至沒有好好看清過自己是誰。於是他一昧地向外尋求。

這就是現今我們大多數人在做的事。

你不斷尋找,找到,失望,然後你拋下,再去尋找一個新的。究竟什麼時候才會找到那個完美的存在呢?

什麼時候才會找到?


只有當你找到你自己就是那個完美的存在的時候,你就找到了一切。從那一刻開始,所有事情,在你眼裡看起來都會是完美的。

因為你已經感到滿足。你變得可以接受宇宙的安排與給予。而非一昧地想要主導一切、跳上主控台。

你會信任,並開始欣賞所有在你生命裡流轉發生過的事、正在發生的事、在你眼前的人事物。也就是你跟外境開始有了「空間」。

那種空間,會讓一種名為「自在」的空氣開始流動。你不再緊抓不放一個對「完美」的要求。你不再吹毛求疵、錙銖必較。你開始願意去接納事情或自己的表現,總有不是那麼完美的時候。但那也是一種完美。你已經盡力而為,而且其實只要轉換內在觀看的角度,可能還不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