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9日

法會後感謝文(2)關於宗教

【緣起】
法會結束後過幾天,我登入臉書。
就那麼剛好,臉書提醒我,五年前我與仁波切成為臉書好友。

我想起那是我第一次參加仁波切的法會的事。那時候我跟佛教不熟,跟藏傳佛教也是。好友邀請我去參加他上師的法會,我說好,我們就坐車去台北參加了。我記得那時候我實在太怕鬼了,修了那種法之後就瘋狂清理對鬼的恐懼與種種障礙(所以現在不怕了)。在法會上朋友給我看仁波切的臉書,我覺得好先進!因為以前從來不知道可以用這種先進的交友軟體寫信給他(可能就停留在要用手寫信或去寺廟親自拜訪出家人的印象...但如果上師住在國外是要怎麼聯絡!)。

我記得第一次認識那位帶我參加法會的好友時,他說「你知道嗎?「阿尼」是藏傳佛教對女性出家人的稱呼」。我說「我不知道欸,真是巧合!」我的暱稱阿尼是高中時期去賣南方四賤客娃娃的時候需要一個名字,操著海口腔、在工地打工的同事幫我取的。在那之後我就一直叫這個名字。

然後也就冥冥中地,開始了與藏傳佛教的緣分。包括憶起一些過去世的事情。一切好像也不陌生,很熟悉的感覺。第一次在法會上見到仁波切,沒有太特殊的感覺。畢竟其實灌頂法會上師能開示的時間也非常短,大部分時間在唸儀軌。後來幾次下來才慢慢覺得,好像認識他很久很久了。

【感謝】
前面提到,我的執著在接觸到仁波切的時候會破掉。

我曾經也很執著在與這位好友的關係,因為彼此實在太契合、太有默契了。雖然只是短短的交集,卻非常地深入。此生的摯交,扣除高中同學以外,其實屈指可數。他像是一個驚嘆號,帶我進入佛教。因為他對上師的虔敬與精進,讓我大概地知道了藏傳佛教中的學習態度。我曾經也對這段友誼非常執著,因為實在太重視他了,以至於失去的時候感到很落寞。後來了解到雙方有彼此的課題要面對後,就不強求了。

能夠有今天,也是要感謝他。
沒有他,就不會認識仁波切與法王噶瑪巴。也不會有今天的法會。
我知道他一定會隨喜我,並暗自為我祝福。
我也是這樣對他的。

如果是這樣,心就可以隨行了吧。


【將來】
在請示仁波切之後,法屋將繼續每個月的綠度母共修。而台北地區有意願想要參加阿尼帶的綠度母共修的朋友,若您不便前往台中參加每月的度母共修,我也將尋覓適合的因緣與場地進行分享。凡事都需要因緣和合,對於藏傳佛教不太理解或是不認識的朋友,我願盡棉薄之力介紹我所認識的部份。

【判別與追尋】
任何修持,最重要的其實不是在於表面的形式,而是在於它內在的本質與精神。一個傳承之所以吸引人,並不是在於華麗的法器或是繁複的儀式,而是在於它是否真的具有能量與感染人心的力量。

純淨的傳承與上師們(証悟者)慈悲的攝受力,是一見就能明暸與感受到的。無須多說。然而在現在這混亂的社會,充斥著許多包裝過的、或是魚目混珠的各種法門,各種上師與傳承紛陳於世間,証悟者不說自己証悟,非証悟者說自己証悟,所在多有。

我想還是要親身體驗,然後用澄澈無執的心去判斷才行。如果你的心沒有執著,沒有企圖或渴求,只是相遇了,那麼事情是怎麼樣?你會知道。一切都會很自然。像呼吸一樣。但如果你的心充滿對世俗紅塵利養的渴求,想想看會跟你相應的會是什麼?

某天我經過一個大樓,一樓處充滿了人,看著她們穿著某新興團體的招牌衣服。原來是「師父」在樓上有大型活動。看著那樣的人潮,我不禁感嘆現在這是一個怎樣的年代呢?

這是一個充滿英雄崇拜的年代,一切都相應相生。

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觀察上師,因為藏密傳承中老師非常重要,這個系統的學習非常在乎純淨的師徒誓約,那是加持的一部分來源。書中云上師與弟子間應相互觀察一段時間,確認彼此是「具格上師與具格弟子」的關係。雖然我不一定是個好學生,但我不斷觀察老師的為人與他的心胸。在這個慢慢將自己的懷疑放下的過程裡,我逐漸交出了控制欲、評斷與恐懼。

我發現他並沒有什麼所求。他非常自在讓事情流動。他給予人們與我的加持是如此無私而帶深意,以及一種低調卻讓人感念在心的慈悲。他親和而無傳統上師的架子,同時又能給予最適當的教導。

於是在認識仁波切的五年後,一切方有了小小進展。

【關於宗教】
我覺得.這是一個逐漸放下「主觀自我」的旅程。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對宗教反感,或者敬而遠之,或者說「我不需要這個東西」。但大部分時候,那可能來自一種過去世攜帶到今生的宗教創傷。潛意識中的任何抗拒都是一種提醒,提醒著我們還有一些事情無法放下。

我想這會是重要的提醒。因為我們還是可以從宗教中汲取寶貴的教導,這並不違背。只是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我執甚堅固」,不想了解,也抗拒與自身不同的觀點。比如金剛經,過去我完全沒興趣,但當因緣成熟時突然就看懂了。念誦沒多久,許多圍繞在我周遭或內在的夢境,就紛紛破了。於是我就推薦金剛經給所有做夢者巫士,這是做夢者必讀的經典之作。

比方說靜坐,佛教講止觀禪定,新時代講靜心,靜坐的「止」就是唐望說的「時間暫停」,你的頭腦暫停。如果沒有定,我們就無法從「時間的縫隙」中,看見事情真實的情況。

新時代很多東西是從古老宗教脈絡發展堆疊起來的,但人們現在往往忽略下面這些基礎,而直接跳到最上層的部分,於是成為一個「無根之人」。喜談高論,而忽略最基礎的修行技巧。不靜坐,也不知什麼是「止」,而追求種種在靜坐冥想中出現的奇異景象,或是追求能量的提升等等。

我想確實有很多東西被忽略了。

許多的寶藏在前人的智慧中,明明是隨手可得的東西,我們卻吝於去研究它。最終我們可能又繞過來去接觸這些東西。為什麼?因為它有它的道理。有它的扎實。

人們都想要開創新的派別、追求新的名字與作法,沒有人想要當繼承者、追循前人腳步者。那就是為什麼現在這個年代身心靈界百家爭鳴的同時,許多人的心並未在其中找到安定。還是漂浮遊蕩著。

我想我們有必要重新回頭來看過去古老傳承的智慧,並且開始修心。

去除了修心,再怎麼厲害良好的能量技巧,
往往只是推我們進入另一個陷阱。一個盲目的自我陷阱。

先從最基礎的學習開始。也許就會慢慢找到。
找到你的心,你的道路,你的老師與同伴。

在那之前,放下所有用力與執著。
保持開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