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5日

關於拖延

有些事我們知道要做,但不知為何,有一股慣性拖住了我們。於是我們想:「好吧,再等一下」,然後在床上翻滾,或者再玩一下遊戲,玩一下電腦,上個臉書,滑滑手機等等。

關於拖延,也許你會說:「我要向拖延宣戰!」你將拖延視為一個敵人,一個外在的敵人。但其實你很清楚,真正的敵人是你自己。因為拖延其實是你心識的產物,自你心中而起。

拖延是一種習性,一種看起來不會立即造成危害的東西。但隨著時日一久,火燒屁股的時候,你才會警覺到「適時而有所作為」的重要性。在火燒屁股時的作用力,讓你感到不適、驚險、或懊悔。你也許陷入自責中「要是當時我可以怎樣怎樣就好了」,但事實就是「你當時並沒有作那件該作的事」。於是所有的事情都向後延緩了,像火車車廂一樣,一個接一個的碰撞起來。

你優良的「無自制力」傳統,在過去的人生中不斷牽絆著你,讓你步履維艱。也許你總是和不斷響起又按掉的鬧鐘奮戰著、和無法克制的壞脾氣相處、和餐桌上的美食佳餚妥協著、和身上的幾斤肉斤斤計較、或是答應誰卻沒有作到的約定而苦惱逃避著。

「持戒」是佛教的傳統。而你身在身心靈領域之中,你反對一切可見的戒律。你說「這些都不重要,都只是形式而已」,你聰明且狡猾地迴避你內心的習性與無自制力的弱點。事實上就是你缺乏自制能力。

「自制力」並不是對自己的一種「控制」。
我們不需要更多的控制,因為「控制」本身就不是「在流之中」的。

自制力是指「你有沒有辦法遵守對自己的約定」?

那些約定應該是發自內心而生出的,是你自己意識到「該這麼做」所以這麼做的,不是你給自己的「強加」約束。因為所有的用力都會導致反作用力。如果你「強加」給自己什麼,就像添加了人工物到食物裡一樣,你最後還是會發現的,你最後還是會脫離那個狀態,放棄那個並不自然的狀態。(我想為什麼一般坊間減肥沒有用應該也是這樣的道理,關乎你有沒有發自內心意識到那些多餘的重量的真正來源/原因是什麼)

「克服拖延」的良藥是誠實地順應能量流,「應有所作為時,便有所作為」,而不是忽略或逃避看見,不去回應。如果你有掛號,宇宙派來的郵差只會繼續敲門而已,不會因為你假裝不在家就走掉。

無法作到「答應自己會做到的那些事」,那麼就捨棄舊的約定,重新評估過當下自己可以接受的狀態,然後給自己一個新的協議(就像是個儀式),然後去做。就是去做而已。

有一些人總是在懊惱「要是當時有做就好了」但是你就是沒有做嘛!所以你現在就要開始做。「做」才是重點。然後你就會開始在正確的軌道上了。過去這台火車沒有在正確的軌道上,也許有很多原因。不要去管那些原因,因為原因會自己浮現出來。重點是你正視到自己的歪斜,然後開始修正路徑。你知道你要去的地方,然後「發出意願」,於是你就會抵達。

(這是有一隻在空中飛行的蜘蛛教我的事。

有天我在左營舊城靜坐,那是一個午後,我眼睜睜看著一隻綠色的小蜘蛛朝一陣正吹來的風吐出牠的絲線,然後就攀著牠的絲線飛走了!

下一秒牠出現在另一個端點上(一根樹枝),牠的絲線正好透過風黏在樹枝上。牠準確地抵達牠要去的地方。我完全驚呆了!就像是看了一場特技表演一樣。

蜘蛛自由地吐出絲線去牠要去的地方,像個最偉大的做夢者一樣,牠創造自己的路徑!牠用自己的絲線抵達目標~牠能精確的判斷風向並吐出絲線,是多麼有智慧的生物呀!蜘蛛與絲線,牠既是做夢者又是潛獵者,牠是完美的生物

好,所以我把我自己誠實寫下。把所有面臨到的狀態都視為一個禮物。我是一個紀錄者,透過書寫記錄而轉化眼前的狀態。這就是我的任務之一。如果我可以,我相信你們也可以。

(我自己就是一個拖延王,所以經驗豐富到可以寫出這篇文章)

任何事出現,就算你採取拖延的態度,事情也不會自己消失掉。就像房子髒了沒有人打掃,也不會自己變乾淨。身為房子的主人,你必須拿起掃把拖把好好整理一下,才能讓房子恢復到一個舒適怡人的狀態。這是為了你自己,不是為別人。(我們經常覺得是為了別人才去作那些事,覺得自己是被逼迫才去做的。事實上作那些事情也會影響到自己,如果你不做,最終受到干擾的是自己)

當去做每件事的時候都問過自己,就不會有「多做」或「少做」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為自己而做?」的問題。你是不是真心地、表裡如一的去做那些事?還是你只是虛晃地應付了事?那麼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眼光去反問自己,你對你自己是真誠如一的對待著,還是你也對自己敷衍逃避?

擴大療癒法的課本有一句很好的話,我一直謹記在心:「即使是最小的欺瞞,振動頻率都會低於無條件的愛」,所以從今天開始,創造一個新的循環,不再拖延。即使有人告訴你再拖個一兩天也不會怎麼樣,但你要自己去看見那些拖延背後的業力與慣性,及它可能造成的影響。(事實上有很多悲劇就是由這些經年累月的拖延所造成的,看看我們的歷史、看看我們的官員吧!)


你要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讓別人或拖延的習性來做你的主人。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該改變的時候就要改變,為你自己而改變。



1 則留言: